民航领域一系列明暗博弈后,中美之间真的要“断航”了吗?
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从16日起,暂停所有中美客运定期航班。这一禁令涉及国航、东航、海航等多家中国公司,多条中美航线将受影响。
禁航决定蕴藏白宫精明算计
“禁航决定”看似突然,但其实中美关于民航领域的航权问题已经暗战数月。
将时间线拉回今年年初。
·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后,美国三大航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为由,要求停飞中美客运航班。但随后美国政府宣布禁止来自中国的人员入境,也使得原本还算“市场化”的停飞行为,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政治色彩。
·3月,海外疫情爆发。为严防境外输入风险,3月25日,中方开始实施“五个一”政策——每1家航空公司只保留1条境外航班,每1个航班每1周只运行1次。这项政策对所有中外航班一视同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民航局最初开始实行“五个一”政策时,美三大航并未有任何特殊表态。因为就在3月27日,美国国内通过了一部《新冠病毒援助纾困经济安全法》,当时三大航的关注重点还放在申请“薪资支持计划”的补贴上。
·4—5月,美国疫情愈演愈烈。使得美国航空业受创严重。而此时中国的疫情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面对爆发的回国客运需求,载海外华人回国对航空公司来说确实是一笔性价比很高的生意。美国三大航随即表达出了想要恢复航线的愿望。
·随后,美国交通部也介入其中不断施压,责令中国航空公司向美国提交航班计划,并不断向中国施压,直至昨天出台“断航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指出,美国交通部向中国民航施压时所提出的理由是,“五个一”政策对美方航司的限制违反了双方《中美民用航空运输协定》关于航权公平对等的原则。但实际上,我国作出的这个决定,完全是国际“防疫”的通行做法,也完全复合世界卫生组织的防疫指导意见。
而且从时间线上也不难看出,这是美国频繁施压没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针对航运服务贸易的“战争边缘”政策。美国政府之所以突然发布“禁飞令”,他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彻底切断中美之间的客运航线,恰恰相反,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极限施压,来迫使中国政府同意美国航司恢复对华业务。
奖励熔断规则实质是奖优罚劣
就在美国提出禁航决定以后,6月4日上午,中国民航局发布关于调整国际客运航班的通知。对国际客运航班数量进行了调整,但并未刻意针对美国进行特殊规定。
除此之外,还要求以入境航班落地后旅客核酸检测结果为依据,对航班实施熔断和奖励措施等。
奖励措施是,航空公司同一航线航班,入境后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旅客人数连续3周为零的,可在航线经营许可规定的航班量范围内增加每周1班,最多达到每周2班;熔断措施是,航空公司同一航线航班,入境后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旅客人数达到5个的,暂停该公司该航线运行1周;达到10个的,暂停该公司该航线运行4周。“熔断”的航班量不得调整用于其他航线。“熔断”期结束后,航空公司方可恢复每周1班航班计划。
杨希雨认为,此次民航局作出调整后的“新政”,坚持了“五个一”不动摇,这是中国政府在防控境外输入问题上的一贯原则立场;同时,又根据疫情的实际形势变化以及海外中国公民回国需求的扩大,创造性地设立了奖励熔断机制,增加了政策的“弹性”。
杨希雨还指出,这个奖励熔断机制其实设置得非常巧妙。可以说,它是一套奖优罚劣的规则。
所谓“奖励”,实际上孕育着包括中美航线在内的国际航线,今后增加航班的巨大机遇,同时又能够通过所谓“熔断”,对因人为因素导致境外输入的潜在风险,形成一个有效的威慑。这样的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广大航空公司,跟中国政府一道加强防疫,同时更好的服务旅客。
另外,这份“新政”还很巧妙的用一招“以退为进”,将“球”踢回给了美国,合理并有条件地重新打开了美国三大航司飞往中国的业务大门。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董亚欢 黄涛)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