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英雄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一部分还长眠于异国他乡。《寻找英雄》系列报道将通过老兵、烈属、寻亲志愿者的讲述,追忆英雄往事,传承烈士精神。

  • “平时训练不严,战时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酷暑的南粤山区,陆军某部“志愿军战歌连”的官兵们正在开展一场多科目连贯综合战术演练。年轻的班长沈嘉顿和他的班组接受的第一个考核科目就是“敌特袭扰”。机动途中的沈嘉顿接到“敌情”通报后,迅速调整班组行军路线。散开、隐蔽,各就各位。趁着卫星和侦察无人机过顶的间隙,他们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构工伪装。然而意想不

  • 你知道在炮兵连,什么最“费脚”吗?

    在炮兵连,有线专业是一个特别“费脚”的科目,在无线通信失去作用的时候,战士们要快速建立起各要素间的通信联络,往往就需要跋山涉水、穿越丛林,在没有路的地方架线护线。平时训练时,战士们要做到一边奔跑一边像放风筝一样转动线轮收放线缆,这给身体素质带来的是极限挑战。

  • 战歌精神:不抛弃 不放弃 面对困难一往无前!

    3年前沈嘉顿作为一名成绩优异的新兵加入陆军某部“志愿军战歌连”,短短3年,沈嘉顿迅速成长,在同批战友中,他是最快当上副班长和班长的。今年初,连队换装某新型火箭炮,新装备精度高、火力猛、信息化程度高,如何用最短的时间通过实弹射击检验,快速形成战斗力,成为了摆在官兵面前的“硬骨头”。3名班长模仿老前辈立

  • 这首战歌 我们为何要传唱70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0多年前,无数中国好儿女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历经烽火淬炼,这首战歌如今依旧激励着新一代的部队官兵。70多年来,在这首战歌的诞生地——陆军某部“志愿军战歌连”,战歌的胜战基因融入官兵的血脉,鼓舞官兵一次次向新的“高地”发起冲锋,唱响新时代的强

  • 白传桃:停战谈判 场内外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是一位已经耄耋之年的老人,提起70年前入朝参战,他依然记忆犹新,说起当年枪林弹雨中的往事如数家珍。尤其在1953年7月27日那天清晨的一个电话,让他成为第一个接到停战命令的战士,回忆七十年前的那个早上,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70年前。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转入阵地防御战。白

  • 停战命令!我接到一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一个电话

    这是一位已经耄耋之年的老人,提起70年前入朝参战,他依然记忆犹新,说起当年枪林弹雨中的往事如数家珍。尤其在1953年7月27日那天清晨的一个电话,让他成为第一个接到停战命令的战士,回忆七十年前的那个早上,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70年前。警卫营的职责,让每一名战士在各自的岗位上,

  • 停战一刻 从炮声齐鸣到鸦雀无声

    这是一位已经耄耋之年的老人,提起70年前入朝参战,他依然记忆犹新,说起当年枪林弹雨中的往事如数家珍。尤其在1953年7月27日那天清晨的一个电话,让他成为第一个接到停战命令的战士,回忆七十年前的那个早上,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70年前。驻守在“三八线”附近的部队,全部接到停战命

  • 白传桃:用余生把抗美援朝精神传给下一代

    这是一位已经耄耋之年的老人,提起70年前入朝参战,他依然记忆犹新,说起当年枪林弹雨中的往事如数家珍。尤其在1953年7月27日那天清晨的一个电话,让他成为第一个接到停战命令的战士,回忆七十年前的那个早上,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70年前。执行完所有任务,白传桃所在的部队准备回国。

  • 交换战俘 拿出红旗那一刻 全都感动哭了

    这是一位已经耄耋之年的老人,提起70年前入朝参战,他依然记忆犹新,说起当年枪林弹雨中的往事如数家珍。尤其在1953年7月27日那天清晨的一个电话,让他成为第一个接到停战命令的战士,回忆七十年前的那个早上,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70年前。停战协定签订之后,白传桃所在的部队,并没有

  • 这一仗如果我们不打 就是我们的下一代去打

    由庄元东作为原型之一改编的电影《长津湖》,扯下北极熊团团旗的场景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中国志愿军们浴血奋战的动人事迹也在英雄的故乡广为流传。2023年4月5日,以庄元东命名的中队在临沂第一实验小学成立,通过读书观影等方式,让红色基因更好的传承。7月22日上午,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庄元东英雄中队的队员们走进

  • 当《沂蒙山小调》响起的时候 请不要忘记他们

    浙江宁波的85后姑娘孙嘉怿发起了一系列为志愿军烈属服务的活动,“我为烈属修遗物”是其中之一。经过修复后的庄元东烈士遗像从浙江一路被护送到了他的出生地,遗像是孙嘉怿团队与高校合作,以素描结合AI技术修复而成,现代技术复原的烈士像,不仅让家属感到亲切,更填补了多年的遗憾。由庄元东作为原型之一改编的电影《

  • 时隔73年后的跨时空的相聚 英雄,我们送你回家

    孙嘉怿发起了一系列为烈属服务的活动,“我为烈属修遗物”是其中之一。经过修复后的庄元东烈士遗像从浙江一路被护送到了他的出生地,遗像是孙嘉怿团队与高校合作,以素描结合AI技术修复而成,现代技术复原的烈士像,不仅让家属感到亲切,更填补了多年的遗憾。2019年,由庄元东作为原型之一改编的电影《血战长津湖》上

  • 为了帮英烈找到“回家路” 我们一帧一帧地截屏

    来自浙江宁波的85后姑娘孙嘉怿,早在2012年就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道路。十多年来,她和团队成员不仅到访了国内25个省份和地区,还远赴朝鲜、韩国等7个国家收集烈士资料,足迹遍布712座革命烈士陵园,建立近3万条革命烈士数据信息,成功帮助1338位客葬异乡的革命烈士寻找到亲属。如今她发起的“我为烈士来寻

  • 那一仗我们缴获了 美军“北极熊团”团旗

    来自浙江宁波的85后姑娘孙嘉怿,早在2012年就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道路,十多年来她和团队成员不仅到访了国内25个省份和地区,还远赴朝鲜、韩国等7个国家收集烈士资料,足迹遍布712座革命烈士陵园,建立近3万条革命烈士数据信息,成功帮助1338位客葬异乡的革命烈士寻找到亲属。如今她发起的“我为烈士来寻亲

  • 地图上画的密密麻麻,只为确认烈士埋葬的位置

    来自浙江宁波的85后姑娘孙嘉怿早在2012年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道路,十多年来她和团队成员不仅到访了国内25个省份和地区,还远赴朝鲜、韩国等7个国家收集烈士资料,足迹遍布712座革命烈士陵园,建立近3万条革命烈士数据信息,成功帮助1338位客葬异乡的革命烈士寻找到亲属。如今她发起的“我为烈士来寻亲”公

上拉加载更多....

亲,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给微信的小伙伴们!

打开微信,点击界面右上角魔术棒,选择"扫一扫"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选择"扫一扫"(5.0以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