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条马路、每一家小店,每一座影剧院、博物馆、美术馆,都承载着海派文化的印记,彰显着申城旅游的魅力。街头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或许就藏着不为人知的传奇。这个春节,就让我们跟着《新闻透视》一起《行走上海》,触摸上海的历史印记,讲述一段段人与城的故事。
接近零度的天气里,从地铁海伦路站出发,一场探寻“老北站”前世今生的行走,开始了。领队陈寒松,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大学时就开始通过影像,记录城市发展中,不断消失的一些印记。这次陈寒松带大家探索的“老北站”,1909年随沪宁铁路投用,曾被称为“陆上大门”,直到1987年上海新客站投入运行,老北站才退出
说起城墙,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北京、西安、南京这些历朝古都。殊不知,城墙一度也曾是上海城市发展变迁中的“标配”。从抗击倭寇、小刀会起义、到老城厢成型,城墙的兴废见证了申城古代和近现代史上的一次又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如今上海最后的老城墙又在哪里呢?78岁上海爷叔温举珍的书
亲,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给微信的小伙伴们!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