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丨“90后”老顽童,像呼吸一样创作

下一站丨“90后”老顽童,像呼吸一样创作

 “90”后丁立人,成为职业画家是退休之后的事情。考上过美专,却没有能成功追随心仪的老师林风眠,于是又辗转生物学,在昆虫研究所工作过……有趣的经历,积累了创作的灵感。

下一站 3天前
  • 下一站|用声音留住他带给我们的美好

    下一站|用声音留住他带给我们的美好

    拥有仿若被天使吻过的好嗓子,狄菲菲的声音表演,常常比语言更有质感,比画面更有画面。狄菲菲的一篇散文诵读,原作者林清玄所听见,瞬间也被狄老师的好嗓子给吸引了,于是趁着在上海讲学的空档,托熟人与狄老师见了面。那是一个春天的午后,林清玄老师来到了领声配音工作室,与狄菲菲一起诵读了自己的处女作《清净之莲》,

    下一站 03/22
  • 下一站|“弃武从文”成就最美的声音

    下一站|“弃武从文”成就最美的声音

    迎春音乐会是上海广播电台的传统,本次音乐会的主题就叫“听见最美的声音”,而这次采访的声音可不简单,他就是上海歌剧团的韩蓬, 男高音歌唱家韩蓬的学习经历可谓是“传奇”。学习音乐对他来说真是“弃武从文”了。在学音乐之前,韩蓬一直是练习田径里的标枪项目,已经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在他高考那一年,发现唱

    下一站 03/22
  • 今年上海首个设计大展“设计迈阿密”张园落幕

    今年上海首个设计大展“设计迈阿密”张园落幕

    刚刚过去的周末,巨大的艺术装置《Big Dream》亮相茂名北路周末限时步行街,而紧邻的张园内,上海今年首个设计大展“设计迈阿密”(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也正式落下帷幕(3月8日-3月12日)。创始于2005年的收藏级艺术与设计展会“设计迈阿密”,是巴塞尔

    下一站 03/14
  • 下一站丨最懂小笼包的外国人

    下一站丨最懂小笼包的外国人

    2015年,一个外国人,带着剪刀、尺子、电子称,16个月内,探寻了沪上52家汤包店。以独创的小笼包公式:汁的重量加陷的重量,除以皮的厚度,来给小笼包打分。《上海小笼包索引》一出,轰动了上海,作者Chris因此也被誉为最懂小笼包的外国人。美食让Chris得以和上海结缘,也给了他扎根上海18年以理由。2

    下一站 03/11
  • 下一站丨汤包中的爱马仕

    下一站丨汤包中的爱马仕

    在即将关闭的召稼楼古镇,藏着一家被誉为汤包店中的“爱马仕”——屋有鲜店面不大,但满墙的照片和长龙般的排队壮景,都已然宣示着生意的火爆。比起沪上的其他汤包店,屋有鲜不可以说完全胜出,但在些许方面做到了极致。屋有鲜的大掌柜名叫陈丽娜,是国家高级点心师,19岁就在绿波廊做学徒,2005年被国家公派到日本,

    下一站 03/09
  • 下一站丨小小纽扣店为何能开三十年

    下一站丨小小纽扣店为何能开三十年

    江苏路纽扣专卖店开门迎客近40年,进进出出的有几十年的老主顾,也有慕名而来的新客人。究竟为何这样仿佛穿越了时代的纽扣店可以开这么久呢?

    下一站 03/03
  • 下一站丨古典与动漫的跨次元联动

    下一站丨古典与动漫的跨次元联动

    当二次元动漫和交响乐相遇,将会是一场怎样神奇的音乐会?一群年轻人,从小学习古典音乐乐器,却都因为对二次元的热爱而走到一起,成立了和音社乐团。让动漫拉近听众与古典音乐的距离是他们初衷,成为首支“元宇宙乐团”是他们的远景。

    下一站 03/01
  • 下一站丨以图证史 收藏家400篇图文还原上海百年

    下一站丨以图证史 收藏家400篇图文还原上海百年

    上海收藏家徐友群,曾在1999年以一份1938年日版南京地图,力证《东史郎日记》,轰动全国。在近期播出的《下一站》节目中,他的地图收藏再一次令人震惊。长达2.73米的1893年《工部局征收赋税历史地图》曾入选2009年的上海民间十大收藏,是罕见的工部局官用地图。图上的“熙华德线”,对研究上海近代史非

    下一站 02/21
  • 下一站丨一条小马路 串起两个历史上的“有恒”

    下一站丨一条小马路 串起两个历史上的“有恒”

    在《下一站》的有恒博物馆探访之旅中,意外出现了两个历史上的“有恒”。一个是一块遗失的界碑——有恒洋行。一个是一条已经更名的路——有恒路。有恒洋行,是有恒博物馆的名字来源。据博物馆馆长陈败介绍,有恒洋行应为上海开埠后的第一家西方建筑事务所。而有恒路,则是收藏家徐友群早就在老地图上见过的,1943年更名

    下一站 02/20
  • 下一站丨老城厢界碑安家记

    下一站丨老城厢界碑安家记

    过去的老房子,多在地块的斜对角,竖两块界碑以示分界。如今老城厢越来越少了,这些原来埋在地下的界碑,或散落、或丢弃,大多难逃遗失的命运。但在上海的有恒博物馆,却保存着董家渡地区几乎三分之二的界碑,它们都是馆长陈败当年在董家渡拆旧时抢救回来的。陈败并不是上海人,17岁就来上海打拼的他,认为这座城市给予了

    下一站 02/14
  • 下一站丨“香槟票”是什么?来这家博物馆涨知识

    下一站丨“香槟票”是什么?来这家博物馆涨知识

    有恒博物馆创办于2017年,是一家聚焦海派文化及特定年代历史文脉的私人博物馆,不收门票(公众号预约即可),也不提供导览,展览内容好不好看,全凭观众对于老上海的熟悉程度。博物馆聚焦的特定历史年代,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所以展厅的大主题,就是上海,一九三零。 藏品囊括了界碑、生活物品、地图等

    下一站 02/14
  • 下一站丨锔瓷 金缮 修补心中的记忆

    下一站丨锔瓷 金缮 修补心中的记忆

     在市区的闹市之中,藏着一位家传四代的锔缮“守艺人”,用传统的技法让有故事的瓷器涅槃重生 。而传承百年的传统技法,也能在不同妙手中,演化出无穷的变化。有些学员的作品,已经颇有雏凤清声的意思了。

    下一站 02/10
  • 下一站丨未觉书屋 不借不卖不收费的“书店”

    下一站丨未觉书屋 不借不卖不收费的“书店”

     “一梦浮生未觉,三冬短晷堪惊”是宋代张抡创作的诗词。而在今天的松江仓桥有着一家由五位大叔主理人共同众筹的“未觉书屋”,它的名字正是取自这里。这个书屋的起源,是因为一场几年前他们共同发起的快闪书屋活动。这个快闪活动有一项特殊的规定:这里的书,不租不卖,只能在现场看。而后来的未觉书屋把这个规

    下一站 02/10
  • 下一站丨游古城米行 品中国年味

    下一站丨游古城米行 品中国年味

    松江是明清两代的大粮仓,遥想当年,舟楫云集,帆坪蔽日。欸乃声起,米这个字就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它除了能供养我们,还在中华文化上,占有重要一席。跟着《下一站》,今天我们一起去探访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仓城张氏米行,品尝最传统的中国年味。

    下一站 01/30
  • 下一站丨新年里的文人情趣

    下一站丨新年里的文人情趣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松江城区内市河纵横,岁月变迁,随着老城改造,大量的瓷片被挖了出来。这些老瓷片上展现出的是历朝历代松江文人对文化文明的趣味。而在农历兔年,迎春喜乐之际,瓷片展的策展人精选了一部分带有兔子图案的瓷片,绘有回头望月、兰花瑞兔等等。比起完整的瓷器,欣赏不完整的碎片,更有一种窥视历史的韵味。

    下一站 01/30
上拉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