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火锅店员工在室外泔水桶中翻找废油的视频,让“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恐惧在互联网上蔓延。
监管部门的初步结论是:暂无证据显示废油上桌,员工实为“蹭公家福利”,将外部废油混入店内统一回收的废弃油脂,一周多赚40元。定性为“蝇头小利”的结果虽卸下了食品安全的最大隐忧,却留下一串更值得琢磨的问号。
事件的吊诡之处在于:涉事门店与正规环卫公司签有回收合同,卖油票据齐全,却挡不住员工为40元违规操作。外部不明废油如何被带入门店?回收容器为何无人看管?从收集、储存到交接,全链条的管理防线为何对“小动作”形同虚设?这些细节暴露的,不仅是某家店的管理松懈,更是餐饮废油回收中“制度合规”与“执行走样”的典型割裂。
厨余废油本可成为生物柴油、肥皂的原料,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但前提是全流程闭环监管。公众的恐慌并非空穴来风,即便此次证实是虚惊一场,“员工能随意混入外部油”的操作空间,已足够动摇消费者对“正规回收”的信任。
编辑: | 阮丽 罗轶哲(实习) |
责编: | 张蕴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