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透视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跨国药械公司 纷纷开启中国式转型

2025-11-11 15:29:24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文韵

不久前,国家药监局公告注销80个药品注册证书,其中超55%为外资或合资公司产品,包括费卡华瑞的氯雷他定片、葛兰素史克的“万托林”等。一时间“多款进口药退出中国”成为热议话题。那么进口药真的会退出中国吗?跨国药企的中国方案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进博会上找答案。



在这次被热议的药物注销目录,英国制药公司GSK的哮喘药万托林也在其中。不过,进博会上,该公司的相关业务负责人余锦毅对此专门回应:产品调整并非因为医保或集采压力,而是传统吸入剂的生产制作工艺已经落后,会引发温室效应,出于环保考虑选择注销,在中国的注销时间,已比国际市场更晚。


GSK副总裁、中国呼吸业务负责人余锦毅进一步强调:“我们从来没消失,我们只是更积极地更新换代迭代。像哮喘、慢阻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这样一些慢性气道疾病,我们会带来更多的生物制剂。”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他们的中国战略其实正在升级,三年前,他们的呼吸产品以吸入制剂为主,但在临床中发现,对于一些难治型患者,会出现急性加重。因此,这次他们要将呼吸产品,更多的升级为生物制剂产品。



比如“美泊利珠单抗”,这款新药在三年前的进博亮相后,已经在国内获批了呼吸领域的多个适应症。今年进博,他们又带来了针对哮喘和鼻息肉的新药“德莫奇单抗”,这也是一款生物制剂产品,已经在中国递交了两种适应症的上市申请,预计明年初就能在中国与全球同步上市。注销老产品,升级新工艺,在他们看来,中国市场不容忽视,进博助推之下,这里新药上市的速度更是不断提速。



在余锦毅看来,中国市场充满活力,中国团队值得信赖。“跟中国的合作已经不是在这里实现商品的商业化,而是实现帮助中国的产品能够‘在中国、为中国、为全球’。”



跨国药企罗氏,近年来也有一些老款药物调整,但从他们今年的进博表现,依旧可以窥见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这次他们共带来了包括肿瘤、神经科学到代谢疾病等多领域的40多款药品,创下了历史记录。今年他们还宣布,要再投资20.4亿元,在上海张江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他们的中国战略,简单来说就是 “All in ”,全面进入。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表示:“这几年中国整体政策不断优化,本土人才不断涌现,我们进行了‘全面进入、全面加码中国’的战略。”



不仅如此,以往,他们多是直接将成熟新药引入中国,而现在与中国的临床专家展开联合攻关,已经非常常见,像进博会上展示的这款治疗方案,就是罗氏与中山医院携手6年的研发成果,有望让晚期肝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40%。上个月在欧洲发表时,这一中国方案获得了全场掌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脏移植外科主任医师孙惠川教授欣慰地说:“这个方案已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国外专家也认为它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我觉得这应该是个成功。”



跨国药企从将海外产品直接“引进来”,到选择在中国深度本土化,并反向驱动全球创新,与政策助力与营商环境也密不可分。波士顿科学带来的这款导管,是他们临港工厂的首个产品,2023年签约、2024年工厂建成,到今年首批4款样品下线,可以说外国药企的中国制造之路走得既快且稳。


波士顿科学全球供应链中国副总裁吴秀兰感叹:“中国的营商环境、政府支持令人赞叹,我们交出了很漂亮的答卷。”



还有飞利浦,他们的大型医疗设备,已经达到了近100%的本地化生产率,他们甚至已经在考虑,要用最新产品展现中医药的国际化应用。



飞利浦全球执行委员会委员刘令表示:“中医中药的疗效很难量化,但我们通过代谢技术实现了量化,这极大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



跨国药企正在悄然进行中国式转型,这不仅基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看好,也是国内相关政策与时俱进的结果,多管齐下,让更多外企愿意加码中国。



上海市药监局副局长郭术廷介绍,例如美敦力在临港新设了工厂,西门子也单独投资设立了新的诊断试剂工厂,目前已有20多个相关产品获批。同时,上海出台了针对已获证医疗器械产品转上海生产的便利政策,规定企业提出需求后,药监局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响应。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今年的进博会上,医疗器械展区可以发现两大趋势,一边是跨国药企主动退出了一些上市多年、利润下滑的“老牌原研药”,聚焦创新药研发和和前沿技术合作;另一方面,“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布局成为共识,跨国企业加强本土化布局,打造面向全球的供应链枢纽,这也是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编辑: 张予洋
视频编辑: 陶余鑫
摄像: 乔楚
责编: 李吟涛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中国描述图片编辑水印他们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0:38
成昆高铁快运站点“焕新” 双11物流开挂
东方番茄酱2025/11/07
01:33
进博会,帕姐也要来带货!
看呀STV2025/11/06
00:09
在台洗钱45亿!太子集团“二把手”遭羁押禁见
时讯2025/11/06
03:39
科学高中、特色学校怎么办学 我替你们去看过了
看呀STV2025/11/05
00:39
美最高法院关税案 会是“葫芦僧判葫芦案”吗?
子午观潮2025/11/04
00:38
女子欠债60万却怪母亲让她写欠条 咒骂母亲去死
案件聚焦2025/11/04
06:57
鸣金收“税” 黄金交易税收政策出台影响几何
新闻放大镜2025/11/04
01:15
《老娘舅》戏骨再集合!这消息可喜可贺!
新闻坊2025/11/04
02:39
法制主播也中招?《今日说法》主持人回应:引以为戒
时讯2025/11/04
00:12
馆长为赖清德寻根:不认自己是中国人就必须改姓
时讯2025/11/03
00:10
卢浮宫抢劫案嫌疑人多为惯犯 有两人曾共同犯案
时讯2025/11/03
02:40
多个知名药品退出中国市场 以后该买什么?
看呀STV2025/10/24
02:46
多款进口药退出中国市场 对患者有影响吗?
时讯2025/10/24
04:42
什么是吸附性全口义齿
申康科普2025/10/13
02:53
创新药“零时差”入华 跨国药企投资上海再加码
东方新闻眼2025/10/13
00:21
第八届进博会首批展品从新西兰启运
看呀STV2025/09/22
02:27
这些就医常见痛点 人工智能一口气解决了!
看呀STV2025/09/16
02:48
全国首批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落地张江
东方新闻眼2025/09/08
05:29
标的动辄几十亿美元!上海国产创新药热卖全球
新闻透视2025/09/05
05:17
国产创新药热卖全球 海外药企巨头为何争抢“中国技术”?
时讯2025/09/05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