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看似平静的海面下,正在暗流涌动。
11艘护卫舰、100亿澳元折合65亿美元!8月5日,澳日天价军购尘埃落定。这不仅是日本解禁武器出口以来最大单,也是澳大利亚海军疯狂扩张的冰山一角。
日本不断突破限制
在这场激烈的国际竞标中,德国、韩国、西班牙都曾是入围选手。最终,日本笑到了最后。
“最上级”是日本正在建造的新型护卫舰,以其卓越的隐身性能和高度自动化著称。相比传统护卫舰需要约180人的操作团队,它只需大约90人,人员配置直接砍半。
其次,改良版的“最上级”可以轻松搭载美国制造的导弹系统,比如垂直发射装置(VLS),这对于澳大利亚这个美国的亲密盟友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32单元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多种导弹。这意味着澳大利亚从此有了“千里之外斩首”的能力,南海、东海多了一双“盯着中国的眼睛”。
这些年,日本在武器出口这块一直挺“低调”。以前,日本在武器出口方面有不少限制,如今却一步步放宽,这次出口大型护卫舰就是个明显的信号。
有人可能会问,不就是卖几艘军舰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你想想,大型成品武器装备的出口,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生意那么简单。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军事技术的交流、国防工业的合作,甚至可能影响地区的安全格局。
比如,此次日澳选择了“共同开发”的模式——首批3艘舰艇将在日本建造,剩余的将在澳大利亚本地生产。这种合作模式既绕过了出口限制,又能让澳大利亚获得技术转移,提升本国造船工业的能力,还可能为日本未来与其他国家的防务合作铺平道路。
更重要的,通过军售绑定澳大利亚,日本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的地位瞬间升级,从“棋子”变成“小棋手”。
澳大利亚开启“暴兵模式”
从澳大利亚的角度来说,采购这么多护卫舰,显然是想提升自己的海军实力。
目前,澳大利亚正进行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军事重组。比如,计划十年内将主要战舰数量从11艘扩至26艘;AUKUS核潜艇计划,预计耗资2350亿美元。对此,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勒斯表示,这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澳大利亚海军拥有的最大规模水面舰队。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各国都在加强国防建设,澳大利亚也不例外。但选择和日本合作,也难免会让人联想到地区的军事同盟趋势。
当第一艘日本建造的护卫舰2030年驶入澳大利亚军港时,太平洋的海上力量平衡或将悄然改变。
65亿美元买到的不仅是11艘战舰,更是一张通往新战略格局的门票——澳大利亚获得了急需的海上利器,日本突破了战后军事出口的禁区,而两国背后的战略推手,正试图在波涛汹涌的印太海域落下又一颗关键棋子。
说到底,澳大利亚的“防务升级”、日本的“市场突破”、美国的“战略布局”,交织成一张复杂的利益网,本质是亚太地区安全局势恶化的缩影。
但,战舰吨位与导弹射程的竞赛永无止境。
真正的国家安全,终究是战略定力与智慧的交响。当太平洋的海浪轻拍岸礁,人们终将明白,共同安全的密码,从来不在军售合同的金额里,而在平等对话的智慧中。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