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网络媒体走转改】脱贫“长征”路上的“贵州样本”

时讯

2016-09-06 23:41:16 新华网

80余年前,红军长征从湖南进入贵州。红军的脚印遍布了贵州68个县区,中国革命在遵义迎来生死攸关的转折,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突破围追堵截……

  

80余年后,贵州仍然处在一场“长征式”硬仗的关键位置,能否打赢这场硬仗则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达成的大局。

  

这场硬仗就是扶贫攻坚。

  

“受区域整体贫困与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并存、经济建设落后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人口素质偏低与公共服务滞后并存‘三重矛盾’的制约,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 贵州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叶韬毫不讳言贵州当前的挑战。

  

作为“短板中的短板”,贵州省领导多次强调,扶贫脱贫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

  

但重压之下,是贵州的十足底气。“贵州同步小康的势头非常强劲。”在“‘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贵州站的启动仪式上,贵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白芳芹语气铿锵。

  

历经数年,扶贫的“贵州样本”正逐渐成型,扭转了长期在全国挂末的被动局面。

  

抓好“大扶贫”

  

我国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而贵州无疑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截至2015年,贵州有493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总数的8.8%,在国家确定的“11+3”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涉及贵州的就有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大片区”。

  

此种背景下的“十三五”,贵州把实施大扶贫作为同步小康的重大战略行动。那么,什么是“大扶贫”?

  

在今年7月向社会征集意见的《贵州省大扶贫(草案)》中如此定性:大扶贫就是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协调配合等各种措施有机结合的扶贫格局。

  

简而言之,就是动员起方方面面的力量,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

  

贵州出台的各项扶贫开发政策都可谓是填充“大扶贫”框架的内容。比如,贵州每年都要派出5.8万名挂帮干部到赴基层,担当农村奔小康的“领头羊”和“主心骨”。

  

多项扶贫政策,贵州都第一个“吃了螃蟹”:率先推行“摘帽不摘政策”的“减贫摘帽”激励措施;率先出台《贵州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率先采取“省领导联系、省直部门牵头负责、县乡组织实施”的集团帮扶模式……

  

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之中,扶贫要扶物质,更要扶“人心”,变“被脱贫”为“要脱贫”。从这些政策不难看出,贵州扶贫,多层级,也多角度,总有一些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农村合作社如今在贵州遍地开花,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大胆闯出了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的扶贫开发新模式。比如“晴隆模式”重涵养水土,而“毕节试验”则讲究凝聚各方力量。

  

不仅贵州自己在奋斗,从中央到地方的兄弟省市和企业,都投入到贵州的扶贫事业中去。叶韬介绍说,实施中央定点单位帮扶的县(区)有39个,国有企业结对帮扶的有12个,参与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的则有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

  

打响“当头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但在“八山一水一分田”、“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的贵州,人地矛盾突出的“水土”已然承载不了未来的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因此被贵州视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

  

刚刚过去的8月,全国异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贵州召开,对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今年,贵州将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34.5万农村贫困群众将搬进新居。

  

易地扶贫搬迁是贵州“三个三”的扶贫工作方针之一,叶韬表示:“在贫困老区优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安排年度任务时予以倾斜,完善后续生产发展和就业扶持政策。”

  

搬迁不是目的,脱贫才是目的,贵州曾在此方面“吃过亏”。贵州此前主要采取农村搬农村的有土安置,结果不仅搬迁农户难脱贫,还拖累了安置地“原住民”。

  

如今,贵州换了“打法”,集中安置成了优选项。在贵州今年第一批搬迁的30万人中,多集中安置在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服务区,其中县城安置占29.1%、集镇占46.5%。

  

易地扶贫搬迁要让民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就需要足够的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去年出台的贵州精准扶贫“1+10”配套文件中就提到,要扶持贫困地区建设农业示范园、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实施电商扶贫等措施。

  

“通过多年努力和坚持,(贵州)已形成了‘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的扶贫产业格局。” 叶韬说,贵州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仅遵义的茶叶种植面积就达205万亩,投产的面积140万亩,亩产值5100元。

  

就在近日,全国首个省级扶贫馆——京东贵州扶贫馆正式上线,贫困农民的增收渠道被再次拓宽。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对1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2020年,实现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

  

奏好“交响曲”

  

贵州山区里藏着众多“穷窝窝”,环保重要性又使贵州放弃引进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谋发展和保生态于是成为贵州必须守住的两条底线。

  

“坚守两条底线,就是要‘两线一起守,两山一起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守护绿水青山与换得金山银山间实现双赢。” 叶韬如此表示。

  

绿色经济和绿色改造是贵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不久前,贵州获批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贵州需要发挥更大的生态“样本作用”。

  

除了绿色产业外,最“无污染”的当属第三产业,毫无疑问,旅游是其中的重头戏。而在贵州,绿色乡村是旅游业,俯首皆是的红色资源也是。

  

贵州是红军长征11省中活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红军发展壮大之地,因此留下的革命遗址也很多。

  

从响当当的遵义会议旧址到略显冷门的木黄会师纪念馆,红军行经的“老少边穷”地区正试图用活“红色气质”,打造地方经济新引擎。贵州多个红色景区已被列入全国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已成为贵州扶贫的重要路径。

  

贵州是红色革命的圣地,也是利用好红色精神促进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实际上,贵州尽管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一直处在追赶中,但长征精神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发展生态经济、改善民生方面有口皆碑。”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如此表示。

  

“红色”和“绿色”两种资源在旅游上奏出了“和音”。今年上半年,贵州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人次达2.57亿,同比增39.2%,旅游总收入也同比增了41.1%,显著地带动了脱贫攻坚。

  

“绿色是多彩贵州的底色,红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调。” 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小康办副主任王瑞军说,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将会使多彩贵州更加精彩、更加迷人。

  

多彩贵州的“样本”作用正在被数据证明: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5年贫困人口减少656万、35个贫困县摘帽……

  

而在白芳芹看来,最难能可贵的是:全省各级干部如饥似渴抓发展,宁可苦干、不可苦熬,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白芳芹因此信心满满:“贵州必将在同步小康的新长征中取得新的胜利!”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走转改网络媒体长征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1:40
在车轮上看五个新城 领略多样魔都精彩
看呀STV3天前
01:16
中朝最高领导人举行会谈
子午观潮2025/09/04
00:16
中朝领导人会谈 金正恩:感谢中方!赞赏中方!
时讯2025/09/04
00:09
特朗普诬称中俄朝“密谋对抗美国” 外交部驳斥
时讯2025/09/04
00:12
钟南山佩戴“共和国勋章”观礼:非常震撼
时讯2025/09/03
00:09
金正恩与普京会晤 称愿“倾尽一切”帮助俄罗斯
时讯2025/09/03
00:16
抗战胜利80周年!老兵见证中国强大激动起身
看现场2025/09/03
00:17
80年80响礼炮对天齐鸣 仪仗队气势昂扬齐步走来
看现场2025/09/03
00:06
“世纪之行” 俄罗斯总统普京神采奕奕走上红毯
看现场2025/09/03
00:24
天安门广场布置好了!三色观礼包与广场座椅对应
时讯2025/09/02
00:08
中俄签了20多份!普京:俄中关系达历史最高水平
时讯2025/09/02
00:10
中国解放军帅气亮相越南 步伐铿锵!气场全开!
时讯2025/09/02
00:09
普京专机降落天津 来华4天 先去上合再看阅兵
时讯2025/08/31
00:09
气场拉满!“中国排面”抵达越南参与阅兵式彩排
时讯2025/08/30
00:41
推广尼古丁袋!投诉鲁迅夹烟墙画的当事人被封号
时讯2025/08/30
00:31
上海男子懵了:缴了停车费还吃罚单?官方提醒
新闻坊2025/08/30
00:16
卢卡申科:我将“奔向中国” 白俄罗斯正全方位向中国学习
时讯2025/08/30
00:13
美军计划向日本部署“堤丰”中程导弹?外交部回应
时讯2025/08/29
01:21
外交部:30个欧洲国家近50位贵宾确认出席!
蓝厅之声2025/08/28
00:17
阅兵嘉宾名单没提到西方主要国家 外交部回应
时讯2025/08/28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