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5月19日15时38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05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的第20次飞行。
本次发射是谷神星系列火箭第六次为“天启星座”发射组网卫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天启星座”一期全球组网全面完成,正式开启万物互联时代。据了解,“天启星座”是我国首个低轨物联网通信星座,一期由37颗卫星组成,目前已完成组网。该星座具有全球覆盖、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为全球用户提供“空天地海”消费级卫星物联网数据服务,已广泛应用于林业、农业、应急、旅游、水利、电力、石油、海洋、生态环境、智慧城市等行业以及数字经济场景,正在向汽车、对讲机、腕表等消费级电子产品直连卫星市场迈进。
作为可以兼顾陆/海发射平台的火箭箭型,谷神星一号系列运载火箭已实现了灵活的地域、轨道适应能力和高密度发射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快速满足不同卫星用户的发射需求。其中,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自2023年9月5日首飞以来,已完成5次海上发射任务并取得100%成功。截至目前,星河动力航天已成功开展19次商业发射交付,将总计81颗不同功能的商业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今年以来,“亦庄箭”已连续成功执行7次发射任务。北京亦庄充分展现出商业航天产业主要聚集区的创新活力,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从未停歇,不仅“亦庄箭”“亦庄星”接连升空,而且“亦庄智造”也参与了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里程碑式发射任务。接下来,北京亦庄将以完善的产业链为依托,加速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高地,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随着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中国民营航天史册上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标志着星河动力航天公司第19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更意味着我国首次实现民营火箭海上发射常态化运营,商业航天"陆海并进"的新格局正式成型。
此次发射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火箭,堪称中国民营航天的"明星产品"。全长20米的箭体蕴藏着多项技术创新:采用四级构型设计,起飞重量33吨,却能在3-4天内完成从总装到发射的全流程作业,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0%以上。更令人瞩目的是,这已是该型号火箭第五次海上发射,成功率保持100%的完美纪录。火箭总设计师透露,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智能化测试系统,团队已实现"72小时快速响应"能力,为应对突发发射需求提供可能。
被送入850公里近地轨道的四颗卫星各具特色。单星质量51.5公斤的"天启星座"16-20号卫星,采用独特的90度相位间隔布设方案,入轨后将自主抬升至900公里工作轨道。随着这批卫星加入,"天启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已达37颗,距离38颗的全球组网目标仅一步之遥。卫星系统工程师介绍,这些搭载新型相控阵天器的物联网卫星,能实现每分钟5次以上的极地重访,即使在南北极地区也能保持10分钟以内的数据传输延迟。
海上发射常态化背后是整套技术体系的突破。发射平台采用半潜式驳船改造,配备自适应平衡系统,可在4级海况下保持发射稳定性。位于青岛的指控中心创新运用"天基测控+地面雷达"双冗余方案,使火箭飞行段跟踪覆盖率提升至98%。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任务首次验证了"移动式箭地通信系统",通过低轨卫星中继实现远海发射区的实时监控,解决了传统测量船部署成本高的难题。
国际航天领域对此反响强烈。欧洲航天商业协会主席评价,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在海上发射领域已建立明显的先发优势"。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任务采用的卫星在轨自主组网技术,为未来星座快速部署提供了新思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分析师指出,中国商业航天"正在某些细分赛道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站在历史维度审视,这次发射的成功具有深远意义。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预示着航天活动从"国家主导"向"多元参与"的范式转变。随着《商业航天管理条例》即将出台,民营航天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正如中国宇航学会专家所言:"当海上发射变得像港口货轮启航般寻常,中国才能真正称得上是航天强国。"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这次划破碧海的烈焰,正照亮着一条独具特色的商业化航天之路。
编辑: | 郭南一 |
责编: | 叶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