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个坚持”之一,其中,“有为政府”是市场有效运行的保障。
今年以来,上海积极打造可感、可及、可预期的“随申兑”惠企服务专区,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由市级财政专项支持的“科技创新券”就是其中之一,最近这项政策迎来全面升级,全面推行“免申即享”模式,进一步为企业减负增效。

位于张江的一家AI制药企业近日在未提交申请的情况下,自动获得了额度为30万元的科技创新券。上海宇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沈书涵表示:“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支持。后续我们将把补贴用于早期研发,包括化学合成、毒理药理以及动物模型等服务。”

自2019年启动以来,上海通过科技创新券已累计向4500多家次创新主体发放补贴近4.8亿元。政策采用电子券形式,企业年度申领额度上限为30万元,创业团队为10万元,补贴比例最高可达服务费用的50%,帮不少企业解了燃眉之急,有效缓解了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今年8月政策升级后,不仅实现“免申即享”,还将发券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上海已向3万多家企业发放创新券额度,企业通过创新券购买科技服务超过6500万元,其中创新券抵用约3000万元。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平台发展部主管周许承介绍,此次升级将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中小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部纳入支持范围。

“免申即享”的实现离不开智能化系统的支撑。平台通过大数据匹配,将创新券以弹窗形式精准推送给符合条件的企业。为防范潜在风险,平台在升级过程中对接了信用平台,将信用数据核验纳入发券环节。
上海市科委发展规划处二级调研员胡伟家表示:“在发券前,我们对3万多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扫描。如企业存在一定信用风险但未触及红线,仍可使用创新券,但我们会进行标记并全程重点跟踪,一旦出现风险可快速发现。”

此外,用券和兑付的核验效率也通过智能化手段大幅提升。升级前,企业完成一笔兑付约需3个月,如今可实现“秒级核验”,企业提交订单后立即可知兑付额度。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平台发展部部长徐旻昕介绍,过去这些工作依赖人工逐张比对,现在通过算法引擎实现即时审核与反馈,达到智能核验的效果。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主任何军表示,将持续优化创新券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随着政策升级,服务机构管理实施细则也在加紧制定中,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机构积极性与服务效率。

| 编辑: | 张蕴昆 |
| 责编: | 周缇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