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上海,无疑是全球艺术日历上的重要一站。尤其这个周末,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西岸艺博会、双年展,多个重磅艺术展会同时开放,全球优质艺术资源集聚申城,也让上海的艺术浓度近乎爆表,人气、买气高涨。而在逛展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画廊主、年轻艺术家,出现在了这些大型展会中,他们的到来,会给这个艺术周末带来怎样不同的色彩呢?

比ART021艺博会开门时间提前了一个多小时,90后画廊主周诗卉,已经来到了展览中心,趁着还没开馆,先在展馆里匆匆逛上一圈。“白天实在太忙了,客人不间断地跟你讲话,”她解释道,“所以趁这个时候看看大家都带了什么作品,怎么布展。”

这次,周诗卉是专程从纽约赶来,也是他第一次带着自己画廊的画参加艺博会,开展2天来,不到30平米的展区里,生意出奇得好,画作、展品接连售出,每天都得重新布置,线上的生意也没停过。“如果知道这次这么火爆,我可能会再多带一倍的作品,”她笑着说,“这次带了三十件左右,有几个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完全售空了。”

每挂上一张画,小周会把价格用隐形笔写在展签上,她说,这样可以更让艺术归于艺术。她解释道,“我希望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作品的颜色、能量、笔触和内容,而不是被价格标签干扰对艺术的理解。”

毕业于清华美院的她,十年前去美国深造后,在当地开起了画廊,虽然自己是艺博会的萌新,但她很懂当代年轻人的喜好。她的展位入口处,放了两件现在最火的IP:拉布布镜面艺术品,她还把画廊里的画定制成了明信片,这些都让观众们路过她的展位,总愿意多停留一会。一位观众赞叹:“有点超现实的意味在里面,它会映照出不同人的不同表情,很有意思。”而周诗卉带来的作品也引起了不少藏家的兴趣,一位外国藏家正仔细聆听她讲解作品的创作技法。

而展会现场络绎不绝的客流和多元的藏家群体,让周诗卉也大呼意外。“这里的气场非常好,”她评价道,“参加过国外艺博会后再来看上海的ART021,我觉得完全不输。”

确实,每年的11月,都是上海全年艺术浓度最高的时刻,几乎同步开展的双年展和多场艺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们汇聚上海,而近年来,参展和观展的人群中,年轻一代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

今年的西岸艺博会,还专门开放了一个“现场单元”,留给年轻艺术家们。六月刚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陈旭,这次带来了自己的毕业作品《糟糕》。“那时候无法疏解,就把遇到的问题反过来做成了这个作品。”令他欣喜的是,这件由五个版本组成的作品已经找到了意向买家。

“你的作品对我们观察者不一样,你的焦虑在我们看上去特别解压。”
从观众陈旭,变成了艺术家陈旭,还有买家当场表达了购买意向,这样的结果让刚跨出校门的陈旭喜出望外。他说,在这里遇上了不少知音。“以往都是来看展,走马观花地看ART021和西岸艺博会,”他感慨道,“我知道总会有作品挂上墙的一天,只是没想到就是今年。有售卖是种肯定。”

武汉藏家焦景佳表示,她这两天购买了不少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有这样一群人在创作慰藉心灵、舒缓焦虑的作品,购买他们的作品就是对他们的支持。”

这个周末,年轻的画廊主、艺术家们,在上海的一场场艺术盛会中,感受着被认可、被懂得的快乐。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早已不仅是围绕交易,也是联动美育、辐射全城,让更多人都能在这里共享艺术的美好,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用多年时间培养起来的蓬勃的艺术和文化吸引力的体现。
另一位画廊主陈墉兴奋地说:“我加了几十个,不,一百个微信!这是全国最厉害的博览会之一,我们还要更努力争取进入主展馆。”
画廊主周诗卉也对未来充满期待:“这里的藏家群体真的很多元,有年长一些的,也有很年轻的新生代藏家。未来市场就在这里,我们很多西方藏家也对亚裔艺术很感兴趣。以后还会来吗?当然,我觉得每年都应该过来。”
上海正通过艺术展会的规模化效应,形成强大的艺术磁场,吸引全球艺术力量纷至沓来,而更多新生力量的崛起,也给上海浓郁的艺术氛围增添了多元的色彩。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正推动上海阔步迈向比肩纽约、伦敦的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加速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同时也为推动文化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感知艺术和美好的机会。
| 编辑: | 张予洋 |
| 视频编辑: | 吕艳 |
| 摄像: | 张鹰 |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