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穿单薄的贴身衣物,进入零下一百多摄氏度的“冰柜”中待满三分钟——这并非“极限挑战”,而是多名博主在健身房使用“液氮冷冻舱”“超低温冷冻疗法”的体验视频。对此,不少网友留言质疑安全性,提出“是否有后遗症”“被关在里面怎么办”等疑问。
近日,记者前往松江一家健身会所,签下免责协议后亲身体验此种疗法。现场设备是半开放式,能自由进出,舱室显示达到零下90℃之前,体感不夸张,只像是站在强力冰柜前方;达到零下120℃后,干冷气浪显著增强,令人开始起鸡皮疙瘩。直到温度下降至零下160℃,记者才感到强烈寒冷,无法长时间停留。出舱后,体感反差明显。
商家介绍,这种超低温疗法被用于运动后的快速恢复,能减轻酸痛、改善睡眠、缓和炎症和疲劳,还有短期的精神提振效果。有专业人士称,该疗法在竞技体育赛事中已经被普遍应用,健身行业内不常见,目前国内相关商业模式处于发展初期,更多被用作揽客“噱头”,设备维护成本较高但客群不多。记者咨询过程中,也有多家健身房表示,冷疗机器在引入后,或是长期处于维修状态,或是合作到期不续,被厂家撤走。
国内部分冷冻舱厂家表示,使用者进入设备后可以从内部开门,不存在“锁门”安全问题。但另一方面,部分网友担心的安全风险并非子虚乌有:此前,欧洲发生过多起低温冷疗舱故障导致的生命安全事故,多是机器内部液氮泄露、缺氧窒息所致。
对此,竞技体育专家表示,该疗法在体表干燥、有人监护的状态下,总体安全可行,但对普通人而言,如果没有运动疲劳的先决条件,单纯进行超低温干预,可能只有改善睡眠的效果。同时,其恢复效果与干预次数有关,对皮肤温度的影响还受到性别、体脂率、体重等因素影响,目前尚没有最佳方案,也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构,商业机构不宜过度宣传其功效。
编辑: | 卫思冰 |
责编: | 黄黛玉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