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叩击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汪涵500万拯救方言?活语言不需要保护

2017-05-09 00:27:13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董亚欢

两年前,著名主持人汪涵个人出资465万拯救方言的新闻最近又被推上网络热点。一句“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从哪里出发。”亦是戳中很多人的泪点,唤起不少人情怀上的共鸣,纷纷呼吁保护方言。

的确,“乡音”历来都是再亲切不过的声音,也是人们对自己“来自何方”的一种寻根。无论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陈述,还是“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的追叙,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骚客都表达出了对乡音难以割舍的情愫。

然而当下,汪涵的体会,我们也经常能够遇到。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迁移,许多人离开家乡之后,很少讲方言,而他们的孩子,也很少再学习方言。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方言的生存空间就被压缩得很小。有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现存6000多种语言,但现在这些乡音正以每两周消亡一种的速度在减少。这样的现象也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毋庸置疑,方言的式微与人口大规模流动关系密切,毕竟不同地区的人聚集在一起,使用普通话是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协作效率的最有效手段。但是,“达意”只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作为文化载体,语言更重要的功能是“传情”,而方言就是这种“传情”功能最集中的体现。它是通向地域文化的一扇窗户。用主持人何婕的话说,方言中有很多“活色生香”的词语。它是区分不同地域的最好方式,代表的是某个群体以及地域文化。也正是由于语言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会神秘而有趣。

“更重要的是,一旦方言消失,很多有特色的民间文化将根本无法生存。”上海大学语言学教授丁迪蒙补充道,“因为沪语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如今的小孩子讲着一口普通话且不太会说沪语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这种情况下,对本土沪剧来说,上海小囡学沪剧的也就越来越少了。”



方言作为地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一种语言的消亡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亡,而乡音背后的文化基因也在被我们逐渐剪断。于是有不少方言爱好者表示,现在的方言已不再纯正,使用者渐少,“推广普通话”要为此负全责。

不可否认,一些方言确实在向普通话靠拢,特点也有所淡化。不过,在丁迪蒙教授看来,这其实是很自然的现象。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使用得多就活跃,使用得少就会慢慢的衰减。而方言也一直在不断演变,如方言中本地音系与外来音系的竞争就有很长的历史,并不是推广普通话以后才有的现象。



方言与普通话本就不是“鱼和熊掌”那般“非你即我”的关系。既然方言式微的锅,不能全扔给普通话来背,那么保护方言,真的还有那么重要吗?如有必要,我们又该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方言呢?

据悉,此次汪涵发起的“響應”(乡音)方言保护计划,打算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并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



主持人何婕认为,在文化层面,汪涵的做法的确非常有意义。但与其说是“保护”方言,汪涵所做的其实更多是一种“保存”,为当地曾经出现过的方言保留一份历史语音档案,这或许也是目前最具有可行性的做法。但是摆进博物馆、档案馆,或者做纯语言的研究,这些只能说是保护的一种。真的要保护一种语言,最重要的方式是——要让它用起来。

何婕说:“我有一个朋友也是我家乡人,在上海认识他后,我发现他会讲一口纯正的家乡话。我问他说,你在家乡呆过吗?他说没有,他从小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但是他在家里,父母规定他,必须要讲家乡话。所以他讲的家乡话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口音的。所以最好的保护语言方式是用起来,与其说你在课上教也好,都比不上一个用的环境,而且这个用的环境是要时不时地用,这才是语言保护和传承最好的方式。”

使用它,喜欢上它,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传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董亚欢)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侃爆朋友圈方言国是Knews汪涵拯救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2:14
上海长假共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 同比增19.74%
时讯3天前
00:08
一小时内4架 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发动无人机袭击
时讯3天前
00:09
27岁女子因身材焦虑8年只吃水果 死前体重仅44斤
时讯2025/10/06
00:08
台湾长荣航空同一天两起意外!一架因风复飞机尾触地
时讯2025/10/06
00:08
特斯拉宣布:擎天柱机器人开始练中国功夫了!
时讯2025/10/05
00:16
“蓝马甲”帮您和陆家嘴三件套拍出最美合影
时讯2025/10/04
00:10
英国曼彻斯特恐袭事件中一名死者系警方误杀
时讯2025/10/04
01:14
大师赛盛宴不只在球场 一张票根串联文旅商体展
东方新闻眼2025/10/03
00:14
“我儿子是马克龙” 95后非遗传承人圈粉总统母亲
一眼看天下2025/10/02
03:42
老颜们的国庆
时讯2025/10/02
02:01
为热爱奔赴上海 10万发烧友集结国际手办模型展
时讯2025/10/02
02:39
花式促销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长假首日申城商圈迎大客流
时讯2025/10/02
01:32
50万就业 千亿产值 贵州发展的“造血干细胞”
这就是中国2025/09/29
00:07
日本幼儿园校车撞入民宅 司机死亡 5名儿童受伤
时讯2025/09/29
04:00
第八届进博会上海城市形象片发布
时讯2025/09/29
00:09
伊朗外长怒骂美国无耻 逼伊交出核材料换取豁免
时讯2025/09/29
06:03
交大 “哪吒” 团队用科研写就热血
时讯2025/09/28
00:08
以色列卷入俄乌冲突?泽连斯基表态
时讯2025/09/28
00:07
季风雨季再酿灾 印度这一地暴雨引发河水泛滥
时讯2025/09/27
01:13
上海这种人人想要的资源 这里被薅得又收费了
新闻坊2025/09/27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