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即将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艺术节上第十八届文华奖现场演出和评奖活动也同期开展。作为全国昆剧界唯一入选文华奖终评的作品,10月4至6日,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以首台参评剧目的身份率先登陆成都东安湖大剧院,角逐本届文华奖。
建团 47 年来,上海昆剧团对《牡丹亭》十余次的演绎与打磨,为全本创作奠定了深厚基础。 2022年,该剧团以“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精神为指引,探本溯源、钩沉史料、沉心细磨,以今人视角,讲古典精粹,推出全本《牡丹亭》,通过上、中、下三台大戏的体量,展现古典经典的当代回归。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全本《牡丹亭》是一部昆曲的活态传承史,上海昆剧团倾全团之力,将这部巨著以全本55出,近八个小时完整的篇幅搬上了舞台,折射出中国戏曲人对戏曲艺术在当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积极而有力的探索。
从《标目》到《圆驾》,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构建了“主线爱情与副线社会”的双线叙事结构,使该戏从一部爱情传奇升华为明代社会的 “文化史诗”。以忠于原著精髓、“只删不改”的原则,演绎原汁原味的瑰丽曲词。在每出戏结尾,唐代诗人脍炙人口的诗句,通过剧中角色自然呈现,既彰显了昆曲诗意的特质,又让观众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主创团队还以《纳书楹曲谱》为底本,对传统唱腔进行系统整理。完美诠释了“旧中见新、新中有根”的创作理念。
为冲刺本届文华奖,剧团成立了文华奖备赛小组,聚焦剧目的高质量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准的呈现,推进该剧编、导、演以及音乐、舞美等诸多创作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在老艺术家们的指导下,演员团队反复锤炼每一处唱念做打,不仅追求动作的精准规范,更通过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传递情感内核,力求将人物刻画得更臻丰满。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导演 郭小男表示,通过细节打磨,要把这部戏再精益求精,做到各个部分,无论声乐、音响、舞台呈现等等,都要精致且经典。
此次剧评演出,以上昆“五班三代”为班底,“昆四班”罗晨雪、胡维露挑梁“全本”,饰演“杜丽娘”、“柳梦梅”,“昆三班”梅花奖得主吴双在剧中分别饰演“判官”和“完颜亮”,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全程参与全本创演。除了强化音乐与剧情、表演情感呼应,舞美方面更加简洁,优化光影叙事语言,确保三天,近8小时的演出持续展现“诗性写意”的中华美学精神。
编辑: | 彭晔 |
责编: | 冷炜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