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新闻放大镜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330元一份的虚假认证报告 如何让人安心购物?

2023-11-19 00:02:50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在电商平台购物时,经常能看见商家晒出看似权威的认证报告,证明自己的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报告是在没有经过实际检测的情况下,直接从所谓的检测机构花钱购买的,“330元就能买一份”。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认证报告”或“检测报告”,发现有多家机构可以提供相关服务,价格从300多元到一千余元不等。多家检测机构对记者表示,无需寄送样品、只要拍照付款,就能出具带有CMA(中国计量认证)、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字样的认证报告,该报告广泛适用于各大电商平台,能为买家的商品上架和交易"开绿灯"。


以童装为例,商家可以根据《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的相关要求,提供纤维成分含量、异味、PH值、甲醛等方面的检测,并出具“合格”的报告。而如果没有这份报告,相关产品是无法在电商平台进行售卖的。


木质家具也是常见的报告作假的重灾区。记者随机点开一家店铺,询问木质家具检测如何进行?对方表示,如果家具太大太重无法邮寄,可以只寄一块木料、同时提供家具照片,也可以出具报告。



不少检测机构还声称,认证报告可以加急、可以快速代办、可以提供“定制化”方案。检测标准、检测项目均可根据客户指定,实验室也可以由客户选择。更有甚者,连送样环节都能省掉。而检测范围从金属材料、皮革制品,到电子电器、服装制品,几乎无所不包。


记者调查发现,虚假认证、买卖认证报告已不是个别现象,如今的认证证书办理市场可用“鱼龙混杂”来形容。一方面,虚假报告的来源,不仅有具有正规资质的认证公司,还有本身就不具备正规资质的“李鬼”机构。另一方面,一些法律意识淡薄、专业能力不足的小微企业主,为了省钱也会主动去选择非正规的认证渠道。


那么,这样的报告还有可信度吗?对此,有检测机构表示,这样的检测报告其实有点“缩水”,二维码能扫出来,但在认监委网站上是查不到的。而且,报告只适用于电商平台和一般展示等场合,仅以PDF电子档交付等,无法提供纸质版。当记者询问这样做是否违法时,该机构辩称,相关数据由买家提供,责任也由买家承担。



律师岳雪飞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表示,我国实行统一的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取得认证证书有着严格的流程和认证规范及规则的条件要求。因此,无论所谓的检测机构试图用什么言论免责,只要它没有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进行实际检测,那它的认证服务就属于违法行为,由此得出的认证报告也不具备应有的效用,该机构也将因此接受行政处罚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同时,“知假买假”的小微企业主,也将因为涉嫌欺诈而被追责。


针对虚假认证的乱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公安部近日部署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认证机构买证卖证、虚假认证,未经批准开展认证活动,伪造冒用认证证书和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同时集中清理网络交易平台出现的“当天出证/出报告”“直出证书”“不送样检测”“确保通过”等涉嫌虚假认证、虚假宣传信息。



上海市监局在近日公布的一批典型案例中,依据《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对知假买假的购买人,作出了罚款3万元等行政处罚;并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要求,对不具备认证资质却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作出了罚款2万元等行政处罚。


岳雪飞认为,杜绝虚假认证,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但是,在监管部门重拳出手的同时,企业和公众也需要提高认识和警惕,避免误入雷区。事实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有效性网上查询服务。公众登陆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输入检验检测报告编号,即可查询出具该报告的时间及对应的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如果发现有造假的情形,消费者既可以和商家协商退货退款,并根据已造成的损失要求退一赔三的补偿。如果商家拒绝配合,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消保委等渠道进行维权,必要时还可以报警或提起民事诉讼。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金梅 翟静 陈昱卉)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质量检测造假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3:20
锚点︱“秒”的定义,或将被中国科学家改写?
锚点2025/10/29
02:59
那些刻进 DNA里的动画,你还记得多少?(下)
影像上海2025/10/29
00:08
中印两军举行边境西段第23轮将军级会谈
时讯2025/10/29
00:15
生命有终 光影留痕 今年已有9位TVB老戏骨离世
时讯2025/10/28
01:03
死猪堆成山的罗定之问:监管为何“视而不见”?
东方快评2025/10/28
00:33
“没能带你走完‘这段路’有点小遗憾...”
上海温度2025/10/28
20:59
甲午海战130周年直播特别报道4
2025/10/28
01:04
郑智化道歉了!风波平息但残障设施优化不能停止
时讯2025/10/27
07:15
电商大促 清掉的是“库存”还是“诚信”
新闻放大镜2025/10/27
00:09
印度女医生自杀 手掌写遗书控诉警官多次性侵
时讯2025/10/26
00:54
阿庆爷叔看不懂了,足球比赛比的不是球
番茄鱼2025/10/26
00:24
上中路隧道一SUV发动机起火 消防到场前火已熄灭
看呀STV2025/10/26
00:08
游客长城刻字劝不住?警方:构成违法!已立案!
时讯2025/10/26
00:35
上海一景区招人扮演“野人”?景区回应:假的,别上当!
时讯2025/10/24
00:10
委内瑞拉防长:我们的军队是哥伦比亚的后盾
子午观潮2025/10/24
00:08
中方回应欧盟制裁中国大型石油企业:坚决反对!
时讯2025/10/23
03:17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
环球交叉点2025/10/23
00:07
新西兰爆发大罢工 总理怒批:政治操弄!
时讯2025/10/23
00:34
非机动车“随大流” 这样转弯被撞 交警:你全责
看呀STV2025/10/23
00:46
骨质疏松了怎么办?
医聊+2025/10/22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