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对数据加载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易失性存储器,速度快但容量小、功耗高;采用非易失性闪存,容量够但速度慢。
未来,这一算力发展瓶颈有望得到突破,复旦大学研发的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公布,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在《自然》期刊上。
随着硅作为原材料的芯片工艺不断逼近物理极限,二维半导体作为下一代关键材料,近年来获得诸多关注。
今年4月,复旦大学团队发表了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闪存原型器件“破晓”,存储速度比传统闪存快100万倍,但与硅材料纳米级别的工艺相比,二维半导体厚度仅为1-3个原子,相当于不到1纳米,制造工艺难度要求极高,如何实现其与现有硅基工艺平台的集成,又不破坏其性能,成为该技术未来能否大规模应用的核心问题。
为了找到这条“正确的路”,团队前期经历了5年的探索试错,最终通过创新核心工艺,实现了二维材料与硅基电路的紧密贴合,芯片集成良率高达94.3%,远超集成电路制造89%良品率的优异线,攻克了二维信息器件工程化的关键难题,率先实现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性能“碾压”目前的Flash闪存技术,也就是说在人工智能领域紧缺的显存,未来有望直接用二维闪存芯片来代替,成本、功耗将远小于当前。
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用3-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编辑: | 张博忺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