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110》记录着平安背后的点滴付出,也见证着科技赋能下城市治理的不断前行。人们常说,110警情是社会治安的“晴雨表”,在这三十余载岁月中,上海的治安形势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让我们跟随《东方 110》的镜头,从一则则警情、一个个故事里,探寻城市平安底色的蜕变与升级。
90年代,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被上海人称为“擦头”的出租车行业迎来了黄金时代,而作为高收入群体“擦头司机”却成了不法分子的目标,《东方110》曾多次报道过此类案件。
为了保护出租车驾驶员的安全,在警方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推动下,防劫板在90年代末应运而生。如今,因技防设施的大量运用,防劫板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它的退场恰恰是城市治安变好的最佳见证。

“扒手”这个词,你是不是也多年没有听见了,它同“防劫板”一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扒窃却一度是老百姓出行时的一桩心病。

2005年《东方110》播出《十面埋伏》是第一起靠监控破获的扒窃案件,标志着技术赋能警务的新起点。经过二十多天排摸,警方锁定了这个扒窃团伙的全部成员。《东方110》记者随警作战,记录下这场惊险的抓捕行动。
仅仅几分钟,“黄衣服”、“卷毛”等十几名团伙成员,就被警方擒获。不久,另外几名试图混在围观人群里的扒手,也被民警一一揪出。这一仗,进入地铁商城的扒窃团伙成员无一漏网。现场目睹轨道警方这次抓捕行动的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扬眉吐气。

曾几何时,上海人挤公交、逛马路时总要把双肩包背在胸前。如今扒窃案件几乎销声匿迹,你可以专心欣赏美景,享受放松惬意。这份松弛感,是安全感的写照,也是《东方110》镜头下最真实的上海。
1998年,《东方110》记录下一起贩毒案件,共缴获毒品海洛因83公斤,毒资133万余元,这是解放以来上海最大的团伙贩毒案件。2001年,警方在街头抓获一名毒贩,他携带的辣椒袋里藏着的小包装物品正是毒品海洛因,5大包12块海洛因,总重11.23公斤。


日夜兼程,和毒贩殊死搏斗,每一位缉毒民警都怀着天下无毒的心愿。在上海,经过数十年的坚守和努力,这个心愿正慢慢实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今,对于栏目记者而言,虽难再拍到激烈的禁毒场面,但这份藏在“拍不到”里的平安,是独属于全体上海市民的心安。从首播到3000期特别节目圆满落幕,这份相守从未褪色。未来,《东方110》将继续用文字传递温暖,用镜头见证变迁,讲好每一个属于这座城市的平安故事。
| 编辑: | 冯家琳 |
| 视频编辑: | 赵祎韫 |
| 责编: | 刘岚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