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各国都在建立方舱医院和方舱CT,那么作为最早在防控新冠肺炎中启用方舱CT的中国,我们的这套设备蕴含了怎样的科技密码呢?上海迅速设计出一套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又是如何让AI赋能,让新冠肺炎无处遁形的呢?东方卫视科技类访谈《未来邀请函》将破“疫”其中的科技密码。
CT在此次疫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防控,分诊、诊断、出院当中都有CT的影子。2020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诊断标准中,针对湖北省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分类,即把疑似病例具有肺部影像学特征者也视为确诊患者。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施裕新称:“在这次疫情当中病人很多,固定的CT已经应付不了这么多的检查,这次疫情当中原来是核酸作为确诊病人的标准,那么核酸检测有它一定的假阴性,核酸从阴性到阳性有一个过程,从一开始感染的时候,病毒载量比较低,所以假如说灵敏度不够的话就是阴性。核酸检测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的,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断。CT检查快、敏感性高,武汉有1014例病例同时做核酸,核酸的敏感性在59%,CT是88%,明显看出CT的敏感性比核酸高。”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