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青年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用年轻人的视角,通过创新与科技结合,不仅将面人捏出了新花样,更是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领域成功破圈,带领非遗艺术闯出一条新路子。
今年国庆节,他还用自己的独门绝技,为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这是一个以擎旗手为形象的面人,原型来自国旗护卫队擎旗手张威。
当张威从郎佳子彧手中接过这个以他原型的面人时,他觉得非常感动,也为这精湛的手艺点赞。
郎佳子彧说,之所以想到创作旗手面人,是因为旗手坚毅的身影,代表着在自己岗位上努力奋斗的年轻人,是对祖国感情的一个缩影。
面人,源于汉代,是一种以食用面粉和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塑作艺术。郎佳子彧的爷爷郎绍安是“北京面人郎”的创始人,父亲郎志春以写实著称。
出生在“面人世家”的郎佳子彧,四岁左右就开始学习捏面人,是不是就此继承这门手艺?对于郎佳子彧的职业规划,其实父辈还是有些犹豫。
在郎佳子彧的父亲看来,学手艺可以让孩子能有个一技之长,当然如果能有个稳定的工作当然更好。然而,年少的郎佳子彧却没有丝毫犹豫,他决定传承面人手艺。2010年,16岁的郎佳子彧被北京市民间艺术协会破格接收为会员。
2018年,郎佳子彧研究生考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北大读书期间他认识到,面人不是只能局限在八仙过海、西游记里的传统人物形象,它应该与时代息息相关,老技艺必须跟上新时代。郎佳子彧不仅创作方式更加多元,还引入新的科技和新的传播方式,让“面人郎”成为时尚潮品。
凭着对网络传播的敏锐嗅觉,郎佳子彧开始尝试制作短视频传播非遗,视频中塑造黑悟空、哪吒、浪浪山小妖怪、兔儿爷等等面人形象的过程,吸引大批网民观看。
随着粉丝的积累,郎佳子彧打开了传统非遗的新大门。他和大学同学一起成立了工作室,主要目的就是想把面人郎在更大的范围内,让更多的人去了解。
郎佳子彧向记者介绍,现在北京“面人郎”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作品,也就是爷爷和父辈的这个作品,都已完成扫描,现在大概有300件左右的3D数据采集,下一步将建立一个数字平台,面向公众开放检索和观看。
来自各界的支持也让像郎佳子彧收获了更多意外与感动。在一次法国巴黎的展览上,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贵妃醉酒”让其成功“圈粉”。
郎佳子彧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插曲,在展览上,一位女士告诉他,自己非常喜欢中国的艺术,回家要把面人作品给儿子看,直到最后,那位法国女士才告诉郎佳子彧,“我的儿子是法国总统马克龙”。
不止法国人,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外国朋友都对北京的非遗产生了浓厚兴趣,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冬青透露,将继续为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搭建国际展示交流平台。
眼下,郎佳子彧筹备的“送100位陌生人的职业肖像”计划正在进行中。不过,要更深层次地保护好非遗技艺,在面人技术上有所突破,还需要更多人的加入。
在郎佳子彧看来,还是要深入扎根学习,通过系统性的培养、沉浸式的环境,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中流砥柱。
编辑: | 周缇 |
责编: | 张蕴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