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表示已“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此时,距离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已过去整整50天。
在这场“安世之乱”中,转折点虽已出现,但还远远称不上胜利。

荷兰法院“埋雷”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紧张的当下,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的一纸声明,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舆论的涟漪。
中方在第一时间对荷方主动暂停行政令表达了欢迎,认为这是向妥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但这距离解决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和混乱的根源“撤销行政令”还有差距。
闻泰科技的公告明确指出,虽然上述部长令被宣布暂停,但当地时间10月7日企业法庭裁决依旧处于生效状态,其效力并未受暂停的部长令任何影响,企业法庭的所有紧急措施还在进行中,公司对安世的控制权仍然处于受限状态。
所谓的“紧急措施”包括,暂停中方董事职务、托管中方持有的几乎所有股份(中方仅保留1股)等。这也意味着,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仍持续受限,合法股东权利无法正常行使。

口服心不服
荷兰政府酿出“安世之乱”,搞得全球供应链岌岌可危,烂摊子至今没有收拾干净。当地时间11月13日,英国《卫报》刊登了风暴“核心人物”卡雷曼斯的独家专访。专访中,他声称欧盟与中国之间围绕安世半导体及其关键车规芯片供应的争端,“是对欧洲和西方的警钟”,并宣称对酿出这场争端丝毫不感到后悔,即便事后看来,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
“贼胆”暂时压制,但“贼心”依旧不死。
他们现在之所以做出妥协姿态,一方面是因为,安世半导体的产能根基在中国,荷兰的股权托管无法解决芯片短缺,中国的稀土管制已击中荷兰产业命脉。另一方面,欧洲盟友的倒逼压力与日俱增,现实之下,荷兰不得不让步。
此次事件中,中方通过精准的出口管制工具,有效反制了他国的单边行政干预,并最终捍卫了本国企业的合法产权。这为全球化时代的供应链治理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在高度相互依赖的产业网络中,任何国家若试图利用其管辖权优势进行单边遏制,都可能引发对称或不对称的反制,其结果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可能损及自身更甚。

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为什么是“暂停”而不是“撤销”?
有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外交艺术”。对荷兰来说,“暂停”意味着它保留了“重启”的权力,不至于完全“认输”。对中国来说,“暂停”已经达到了实质目标,没有必要逼荷兰彻底“认错”。双方都给彼此留了“面子”。
最新消息是,荷兰法院下一步需要对前CEO启动正式调查,预计调查将持续一段时间,企业庭将任命一名调查员,负责对公司运营情况进行调查并出具报告。基于该报告,企业庭将正式判定公司“是否存在治理不当问题”。
对此,中国一方面指出造成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混乱的源头和责任在荷方,敦促荷方切实采取实际行动,迅速且有效推动安世半导体问题早日解决,恢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安全与稳定。
另一方面,商务部在11月19日发布的说明中提及“双方同意应取消行政干预,支持和推动企业通过协商依法解决内部纠纷”。商务部公告发出了积极的信号,但是没有正面说明相关行政措施已经被取消。看来,时刻准备斗争的这根弦,我们依然没有放松。
此前,商务部长王文涛与德国、西班牙经济部长会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请后者敦促荷兰尽快采取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做法。
闻泰科技也表示,将继续与国际律师事务所团队沟通法律救济方案,采取一切行动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安世的警示
这场风波让世界再次意识到,半导体不仅是科技战场,更是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的前沿阵地。
根据此前流出的法庭文件,美方官员曾明示荷兰方面,以撤换安世半导体的中国籍CEO为条件作为其不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清单的交换条件。而美国的“50%穿透规则”则为荷兰的干预提供了关键的法律借口。
作为北约成员,荷兰在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于安全乃至外交层面上对美存在深度依赖,这种同盟关系使其决策深受华盛顿的影响,并畏于对其表达哪怕是据理力争维护己方利益的姿态。
此外,荷兰或许试图通过主动配合美国,在欧美关系中提升自身地位。早在2023年,荷兰已牵头组建“欧洲半导体联盟”,此次对安世半导体出手,可能意在展示其维护“欧洲技术安全”的姿态,以争取欧盟内部的支持。
但荷兰现政府终究是打错了算盘。特别是11月初,中美高层在直接沟通并达成部分妥协后,甚至出现了老大已然先行撤退,小弟却因为未获得其准许撤退,被迫继续死扛的尴尬局面。
安世之争,若要最终圆满解决,中国仍需努力。关键是我们是否足够强大,是否能让挑衅者付出其无法承受的代价。
| 编辑: | 秦扬轲 |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