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QQ进群就能获得免费明星周边?日前,徐汇警方在“砺剑2025”夏季战役中,在多地同步开展收网行动,捣毁一诈骗未成年人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人员3名,收缴作案手机16部,串并案件9起,累计涉案金额26万余元。
2025年5月某晚,家住徐汇的女生小冯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条帖文说可免费领取明星亲笔签名,便留言询问。对方私信让其加入一个QQ群。小冯进入该群后不久,有个QQ名“张警官”的人也进了群,声称该群已涉嫌“泄露他人隐私以及非法发放明星周边”,需要群里所有人配合调查。“警方已对本群实施实时监控,不配合调查擅自退群后果自负,也会留下终身案底……”年幼的小冯一下子懵了,私信“张警官”求助,对方发来一张警官证照片,还让其扫码添加了一个名叫“李某某”的企业微信号。
对方还通过视频通话(自己黑屏未露脸,仅让小冯拍摄本人及周边情况)称需要排除其涉案嫌疑,未成年人要用家长手机扫码验证调查,并通过支付一定数量的款项来测试账户资金走向,查证是否存在为嫌疑人转过钱款等违法犯罪行为。“张警官”还称,在线调查过程要全程保密,否则将立即对小冯开展上门公开调查。
小冯犹豫片刻后,以做学校作业需要两个手机为由问外婆借来手机,并骗外婆说交作业需要家长刷脸证明。不明就里的老人均一一照办。于是,当晚小冯通过外婆的微信零钱和网上银行分8笔向“张警官”提供的几个付款码累计转出15000余元,并按照对方要求删除了相关转账记录。
其间,尽管小冯也有质疑,但架不住骗子的威逼利诱。骗子甚至让其去拿母亲的手机来操作,小冯不愿意配合之际,对方变得气势汹汹,“让你配合你不配合,你好好看看这里是哪里?”然后,原本黑屏的视频通话那头,一名戴着口罩、身着制服、坐在电脑前的警察形象一闪而过,桌上似乎还有几本案卷。“不配合是吧?行,那钱也回不来了,你等着我们上门吧!”几番催促无果后,对方挂断通话并将小冯拉黑。
第二天,外婆发现自己的钱少了,询问小冯才知道昨晚遇到骗子了,一家人这才报了警。
(上图:受害人向民警讲述被骗经历)
徐汇警方经过持续追踪发现,该案系一组织化运行的诈骗团伙操控多个引流群、话术群所为。逐步厘清以柴某、张某为主要嫌疑人,向某等人为资金结算人员,以有偿招募兼职人员进行相关引流的犯罪团伙。
(上图:民警抓获嫌疑人及14部作案手机)
今年6至7月间,警方分赴外省市多地开展抓捕,在当地警方协助下,先后抓获柴某、张某、向某等涉案人员,收缴作案手机16部,在嫌疑人柴某手机内发现大量用于诈骗的警察照片、视频和诈骗话术截图。此外,成功关联各地相关案件9起,被害人均为未成年人,累计涉案金额26万余元。
经讯问,犯罪嫌疑人柴某、张某、向某交代,自2024年起,柴某、张某二人开始利用相关话术在网上对追星心切的未成年人实施诈骗。其中,柴某、张某负责在幕后组织协调,张某还负责扮演警察与未成年被害人直接语音或视频交流,对其实施恐吓和胁迫。为了逃避追查,他们雇人拍摄下各地茶馆、麻将馆等商业场所的收款码照片,让被害人扫码付款,再和商家协商将已支付的款项套现。而在各社交平台发帖引流的兼职人员,则是由向某等人负责建群管理和结算报酬的。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柴某、向某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的深挖扩案、上下游关联团伙的打击工作仍在进一步开展中。
警方提醒:网络上宣称“免费领取明星签名照、周边”等信息往往是诈骗分子的引流手段,切勿轻易相信、留言或加群。家长应管理好自己的支付账户,设置合理的支付限额和验证方式,避免孩子轻易操作大额转账。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教导他们不轻信陌生网友、不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转账汇款。尤其要告诫孩子,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将家长手机的支付密码、验证码告知他人,更不要随意使用家长手机进行刷脸支付或大额转账操作。如不慎遭遇诈骗或发现可疑情况,请立即停止操作,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必须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身份核实莫轻信,涉及钱财要警惕,遇有疑问速报警!
编辑: | 谭悦 |
视频编辑: | 赵祎韫 |
责编: | 沈雪颖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