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读懂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窗口,9月15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聚焦中阿文化对话,主持人何婕、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以及埃及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孔子学院院长李哈布、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哈赛宁,一起共探中阿认知偏差与交流新路径。
节目现场有观众分享了对阿拉伯世界的刻板印象:石油、头巾、迪拜的富裕与遍布的沙漠,而去过阿拉伯的人却推翻了这些想象。那么在阿拉伯世界是否存在一些对中国文化独特但可能不太准确的刻板印象?反之中国人对阿拉伯世界,是否也存在一些类似的想象?
对此,哈赛宁教授首先回应:过去阿拉伯人认为中国人“长得一样”,中国人则觉得阿拉伯人“靠骆驼出行、用手吃饭、女性皆戴面纱”,但如今这些误解正通过书籍、影视与人际交流消解。现在,中国比亚迪汽车已遍布阿拉伯世界,真实面貌渐次显现。
李哈布教授进一步澄清关键误区:“阿拉伯地区并非处处冲突,恐怖主义与阿拉伯国家毫无关联”,强调文化交流是破解误解的核心力量。
谈及中阿交流的未来,哈赛宁教授感慨:自己年轻时做研究、翻译,常因资料匮乏束手无策,如今学生只需轻点手机便能获取海量信息,新一代研究者更具优势。主持人何婕亦指出,这些年轻学者将成为中阿文化交流的新生桥梁。
编辑: | 周雯飞 |
责编: | 张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