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办高中许诺重奖考上清华学生百万元,被当地教育局紧急叫停,事件引发热议。
学校此举意在激励、扬名,本质却是市场竞争策略,试图将“名校录取”与“经济回报”直接挂钩。此类操作在民办教育领域也并非孤例。重奖之下,地方政绩、学校排名、家长期望似乎都能满足。
然而,2025年高考超千万考生,清北录取仅约0.03%。重奖金字塔尖,对绝大多数勤勉学生而言,传递的信号是什么?教育的价值是否仅系于名校录取?这场“豪赌”究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现实演绎,还是一场营销?
应该说,当地教育部门的干预很及时,此举与国家“淡化应试功利”的改革导向背道而驰。不过,叫停个案易,撼动催生它的土壤难。单一依赖“名校率”评价学校优劣的机制,地方对“教育政绩”的过度追求,社会对清北光环的盲目崇拜,才是根源。
名校录取不等同于教育成功,教育的核心应是点燃思想、培养能力、塑造人格,而非制造“教育彩票”的赢家。重奖清华生,用金钱量化、放大名校标签,只会加剧教育焦虑与资源分配不公,还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教育本不该是彩票开奖,而应是照亮前路的灯。
编辑: | 姚亦恬(实习) |
视频编辑: | 方菲菲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