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和乌克兰电竞选手发生不正当关系,事后隐私视频被对方曝光、个人信息全被扒出,近日还被就读大学“点名”公告拟开除学籍。眼下,这起涉及个人隐私的传播事件仍在发酵,当事女方名字被挂上热搜榜首,舆论意见也陷入“自作自受”和“罪不至此”的两极分裂。
当事学生私德有亏,和其个人隐私权是否应受保护是两码事。从校方公告的“点名道姓”,到如今“赛博游街式”的网络暴力,显然已超出对个体道德批判的合理范畴,触及法律红线。
数字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受害者,对此社会不能一味要求受害者完美无瑕,而是要对恶意侵权行为一视同仁地追究责任、依法严惩,如此才能构建是非分明、尊重个体合法权利的公共舆论空间。
编辑: | 卫思冰 |
责编: | 樊昊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