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11月19日发表声明,宣布暂停针对安世半导体的行政令。持续一个半月的“安世风波”迎来转折。
总部位于荷兰的安世半导体是全球最大的基础型芯片制造商之一,其前身是荷兰恩智浦的标准产品部门,到2020年被中企闻泰科技全资收购。中资巨大投入之下,安世不仅偿还了此前的经营负债,还完成技术升级和全球布局,五年来为荷兰贡献约1.3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

如此贡献却遭“恩将仇报”。9月底,荷兰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对安世实施全球运营冻结。紧接着,安世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董事职务也遭荷兰法院裁决暂停。

荷方宣称,相关决定是依据《货物可用性法案》作出的。这是一部冷战时期为“保障战时物资”而制定的法律,允许政府在“关键产品或服务的可用性”受到风险时进行干预。讽刺的是,此前,该法案从未真正启用过,第一次竟然被用在了正常运营的跨国企业身上。

如此反常的行动背后,实际是受到了美国的胁迫。2024年底,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今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所谓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被列入美方制裁清单的企业,其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将自动追加同等制裁。次日,荷兰政府就对安世采取了行动。

针对荷方举动,中方打出了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10月4日,中方宣布禁止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产品。由于安世半导体近八成的产品都需要在中国封装测试,因此欧美车企面临“缺芯”困局;10月14日起,中国商务部出手调整稀土出口配额,对半导体制造必需的重稀土实施严格管制。这时,安世半导体全球芯片供应量已锐减六成。
在施压的同时,中国也释放出善意和大国担当。面对全球各大车企的迫切需求,商务部11月1日宣布,对符合条件的芯片出口予以豁免,帮助促进安世中国恢复供货。中国商务部长还与德国、西班牙经济部长会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请后者敦促荷兰尽快采取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做法。
此外,中美上月底达成釜山共识,美国宣布从11月10起暂停实施“50%穿透性规则”,这让荷兰政府彻底陷入尴尬境地。11月7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话锋一变,说准备向中方归还安世完整控制权。此后,荷兰两次派员来华磋商相关事宜。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分析认为,荷兰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行政令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荷兰的保护主义措施实际上打击最严重的是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相对较大的欧洲产业,欧洲的车企面临着高额产能缺口,宝马、大众这些名牌车企的生产线甚至因为供应链的中断而出现停摆,可能引发外资对荷兰投资环境的担忧,欧盟内部反对的声音非常强烈;第二,中美磋商后美国宣布了暂停“50%穿透性规则”,这事实上也让荷兰得不到所谓的“外部支撑”;第三,中国采取反制的做法也反作用于荷兰的半导体产业,同时闻泰科技也会加速将安世的核心产能迁回中国本土,这对荷兰已经开始在构建的产业链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但暂停不等于撤销,这样的措辞给荷兰留下了政治操弄的空间。闻泰科技在最新公告中指出,10月7日荷兰企业法庭作出的裁决依旧处于生效状态,所有紧急措施还在进行中。这也意味着,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仍持续受限,合法股东权利无法正常行使。

孙立坚分析指出,未来,荷兰政府所营造的这种保护主义氛围如果不能改变的话,上下游企业会认为有再次形成产供链危机的可能性,相关运营商急剧恐慌,他们正大量囤积货物,以对冲未来更大的供应链缺口可能造成的大幅度涨价。
| 编辑: | 孙晓旻 |
| 责编: | 陈砚青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