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在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上,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的“双引擎”,正以特色鲜明的开放实践共挑大梁。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国际经济新形势,两地开展战略联动、优势互补,共同搭建起长三角—粤港澳战略协同的桥梁纽带,为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长三角:协同创新 种好制度型开放“试验田”】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文坤说:“这里是上海自贸区标志性的‘海鸥门’,这座寓意海鸥飞过彩虹的大门,不仅是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的形象标志,更是观察中国与全球经济互动的绝佳窗口。在这里云集了上万家外资企业,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着贸易往来,堪称‘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货物往来,更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生动实践,也为上海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作用注入了澎湃动力。”
英伦路代表英国伦敦,德堡路顾名思义就是德国汉堡……在上海自贸区,每条路代表着全球不同国家的城市。他们的命名反映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积极态度。这些路连通了企业、工厂、消费者,也连结了中国与世界。
这里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首个在美国以外的工厂,也是特斯拉全球重要的出口中心。您可能很难想象,从一片空地到第一辆整车下线,这里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而今年投产的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更是仅用7个月就拔地而起。
马斯克在上海超级工厂Model 3首次交付仪式上说:“如果没有中国各级政府,尤其是上海市政府的支持,我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我们一起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也创造了世界汽车制造的新纪录。”
2024年10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300万辆整车下线。5年不到的时间里,上海超级工厂实现从1到300万的突破,成为全球产能最高的整车超级工厂。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赵容宇说:“ 临港新片区坚持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全力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头雁’作用。我们牵头试点长三角地区‘新三样’产品‘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试点之后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从内陆到港口的时间,由过去的5到6天缩短为2到3天,运输成本直降15%。”
速度的背后,秘诀正是自贸区制度型开放的创新魄力。上海自贸区先后在制造业、金融业等数十个开放领域落地一批全国首创外资项目,每分钟“到账”外资超一万美元,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投下“信心票”。
在上海自贸区的示范引领下,长三角地区以自贸区建设为抓手,积极对接国际规则和标准,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营商环境优化,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体系。前不久,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以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建设为特色的自贸区,江苏自贸区在研发、制造、流通和使用环节强化政策突破、管理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值规模、研发实力、产品水平再上新台阶。浙江自贸试验区持续推动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助力提高我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影响力。 安徽自贸区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走深走实。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上海自由贸易区研究会副会长尹晨说:“长三角四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上各有特色,承担了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国家任务。长三角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共同协作,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2021年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成立以来,一市三省加快步伐,共同打造制度开放“试验田”,从创新“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监管模式到建设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再到开放共享科学仪器,一系列制度创新与突破将“推动高层次协同开放”一步步具象化。今年1-8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规模达11.07万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7.4%。其中,出口7.08万亿元,增长9.2%,占全国出口总值的40.2%,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达52.3%。
记者一路探访下来,长三角在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上各展所长,将制造优势、创新能力等长板拉得更长,进一步增强了区域发展的推动力,持续提升了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不愧是一块领风气之先的沃土,接下来跟随广东的媒体同行们,去另一个开放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看看。
【大湾区:内外兼修 锻造“双循环”超级枢纽】
广东广州台记者黄晓嘉说:“我们将联动深圳、珠海两地媒体同行一起带大家感受大湾区的开放活力。此刻,我正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广州港南沙港区的码头。外贸箱量16年来首次反超内贸箱量,是今年这座大港的一件里程碑事件。‘经略腹地’与‘面向海洋’协同发力,真是妥妥的‘双循环’高手、大湾区超级接口,这身‘内外兼修’的功夫到底是如何练就的呢?”
巨型集装箱轮“马士基卡姆登”号静静靠泊在码头旁装卸中国制造的“新三样”产品,七艘船舶同时在港作业,24小时内预计有17艘次船舶靠离——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码头一片繁忙。上半年,广州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1.2%,外贸箱量超越内贸箱量,增速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排名第一。刘俊钦,这位在港区工作了19年的“老码头”,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型过程。
广东省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码头操作部副总监刘俊钦说:“今年相对于往年来讲,我们的操作量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这也带动了‘新三样’、光伏产品、新能源产品还有大型挖掘机,这些产品在非洲那边都是比较受欢迎的。”
走进南沙综合保税区,可以感受到世界级贸易枢纽带来的强大辐射能力。今年以来,广州港将经济腹地纵深继续向内陆延伸,同时依托“一带一路”航线网络,大力推动开放前沿向海洋拓展。上半年,广州港新增7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外贸航线总数达到179条。
广东沃天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杨奇峰说:“深中通道开了以后,我们从香港过来的货大概是一个半小时运到南沙综合保税区域里面。”
在外贸寒流中逆势而上,离不开大通道建设带来的硬核支撑。港通天下的世界级港口群,流量巨大的跨江通道群,密集发达的世界级机场群,先进高效的轨道交通网……在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的助力下,广东跨境电商连续9年全国第一,每三个中国跨境包裹中就有一个来自这里!
广东省珠海市优跨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弛说:“港珠澳大桥通往香港机场基本上1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到澳门可能也就是20分钟,完全是把香港跟澳门机场的资源全部利用起来。我们公司每天有二十多台的车经过港珠澳大桥去往香港、澳门,每天就有十几万个包裹。”
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监管四科副科长陈妍说:“今年前8个月,经大桥口岸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出口65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4%。”
广东深圳台记者梁文慧说:“在深圳前海石公园,这块高约2.8米、宽约2.1米的巨石,就是大名鼎鼎的前海石。它形似风帆,寓意‘扬帆起航’,见证着前海从滩涂变身“特区中的特区”的历史进程。开放,是前海的基因,现代服务业,是前海的引擎。走在这里,你会发现深港金融市场通了,跨境投融资便利了,国际资本纷至沓来,香港的金融精英也把办公室搬到了这片热土。”
成立于2016年7月1日的恒生前海基金,是当时第一家港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通过“跨境理财通”业务,公司成功打通了产品上架链路,让港澳投资者无需远行,在家门口的指定银行就能便捷购买内地的合规理财产品,共享内地发展机遇。同时大湾区的内地投资者也能通过“跨境理财通”轻松享受境外国际化的理财服务。
恒生前海基金总经理刘宇说:“我们与恒生指数合作开发了一些定制的指数,为境内投资者设计创新性的跨境投资组合;联动恒生银行中国,将旗下优质的基金产品,通过‘跨境理财通’提供给香港投资者。”
“先行者”的成功实践,为大湾区的金融开放合作打开了新局面。如今,在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有超500家金融机构入驻,成为国内港资、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这片集聚“香港味、国际范、滨海风、现代化、未来感”的改革开放高地,去年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成为“寸土寸金”的经济引擎。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说:“前海围绕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构建了以深港合作为引领,以服务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为导向,以金融科技创新为驱动的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从而更加有力地支持了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为走好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精彩的前海样本。”
【双楫同奋 推动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广东珠海台记者李臣浩说:“今天我作为‘本地向导’,带大家来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座形似古琴的天沐琴台,正是琴澳融合的美丽象征!近年来,粤澳深度合作区已经吸引近6万家企业落户,其中澳资企业超7300家,更有2万多名澳门居民在此安居乐业。这里不仅是粤澳合作的平台,也汇聚了长三角的力量,合作区以制度开放打通跨境研发、生产、出海链条,为长三角与大湾区联动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在横乐科技的研发实验室内,一台手术机器人正以0.1毫米级的精度平稳运行。它巧妙地将术前的CT“静态地图”与术中的超声“实时GPS”融合,如同为医生装上了一双能精准穿透组织、避开血管的“透视眼”,直击肝脏肿瘤介入手术中“看不见、穿不准”的世界性难题。这一科技成果的诞生,深深植根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开放土壤。企业积极践行 “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协同模式,与深圳、澳门、香港的多所高校及医院构建了大湾区机器人创新中心,并联动长三角的东南大学,持续开展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广东省珠海横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轶说:“我们公司其实源自于东南大学滕皋军院士和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申报的两个国家重大的研发项目。经过五年的发展,我们预计在今年底会拿到三类证,进行市场销售。”
广东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处代理副处长张升说:“横琴处于内循环和外循环的结合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赋予了很多开放的政策优势。横琴也实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模式,所以说国内的企业可以很好地通过横琴借助澳门的优势,走向葡语系国家、走向西语系国家、甚至世界各地。”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说:“澳门作为葡语国家的超级联系人的独特价值,它不仅服务于澳门自身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更是国家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长三角与大湾区在关键领域的规则互通,通过制度性的合作,来打通国内与国际市场,为新时代的中国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示范。”
在贸易投资领域,香港作为长三角最大外资来源地,累计设立企业超10万家;苏港合作联席会议机制持续运行十余年,成为两地经贸融合的重要平台。在制度型开放层面,沪港通作为连接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大桥”,平稳运行十多年,开创了跨境投资新模式,走出一条风险可控的金融开放新路径。从资本互通到制度对接,从市场融合到规则衔接,长三角与大湾区正推动各类要素高效流动,共同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新格局,谱写区域协同与国家战略共振的时代强音。
记者丨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尹美又 陈忠耀 张贺 郭锴峰 吕世杰
供片台丨广东台 广州台 深圳台 珠海台
广州南沙融媒
编辑丨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胡超
编辑: | 伍凌燕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