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推动科技发展与变革的原动力,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和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为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上海今天发布若干措施,共三个方面、九条内容,从决策、投入、组织、创新生态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活力。
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重镇,近年来,上海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2024年,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11%左右,高于全国6.91%的平均水平,但与国际创新型城市普遍15%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基础研究绝大多数资金来自财政,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较少。
为此,《若干措施》中特别提到,要支持企业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并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例如,对基础研究投入达到或者超过每年一亿元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财政补助1000万元。
上海核工院科研创新部主任王丰表示,目前基础研发投入占企业整个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了20%,远超一个亿。如果政府针对基础研发有一定的补贴或者是政策倾斜,那么对企业自身经营压力的缓解和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会非常明显。
《若干措施》还通过制度设计,赋予企业更大的基础研究决策权。例如,提高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专家库中企业专家的比例,对于面向产业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采纳企业评价等。同时,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引导国有企业单列基础研究支出类目,规定承担上海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任务的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比例等。
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副处长费明钰介绍,这次的政策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兼备,一方面是希望通过“真金白银”,引导企业更多关注、投入和参与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是通过制度设计,鼓励企业在使用仪器设备、税收优惠、设立基金会等方面有更多的参与度。
《若干措施》还提出,支持企业与政府深入实施“探索者计划”。这项计划始于2021年,参与企业已经从最初的2家拓展到了22家,覆盖了在沪央企、国企、民企和外企“四路大军”,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信息、航空、先进材料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好配合《若干措施》的实施,《上海市基础研究“探索者计划”管理办法》作为配套政策,也在今天同步发布,该办法规范和优化了项目组织管理,扩大了合作范围。
随着产业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逐步把目光投向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可问题是,它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企业想做,往往“不敢碰”。“探索者计划”就是要解决这些难题,首先是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由政府和企业一起掏腰包,投入财政经费助力企业破解难题、共担风险。
昌进生物董事长骆滨向记者介绍,企业目前同时在做两个项目,按常规操作需要2到3年的周期,受到“探索者计划”支持以后,企业将项目合并在一年投入,研发速度倍增。
光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还不够,关键是找对“队友”。“探索者计划”由政府搭台,根据企业具体难题,面向全市寻找,可以精准匹配需求的科研团队。
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茹斌就表示,通过“探索者计划”,这两年新增的合作方可能有超过20个。他还举了个例子,原来遇到了能源方面的问题,只会想到从能源方面去找老师合作,通过“探索者计划”,意外地从某所高校的化学系,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找到了“队友”,解决了问题。
企业一线面临的技术难题,如何精准转化为科学家能攻关的“真问题”?“探索者计划”和企业一起,凝练技术难题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面向全社会发布。而高校院所的研究团队,也能够有机会捕捉到目标需求的好问题。
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胡晨曦看来,“探索者计划”的目的就是要从市场需求里找到解决问题关键的科学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校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同学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产业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联影研究院院长胡鹏则认为,学术界比较专注于新的想法、新的点子;而产业界则比较专注于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的可靠性、适用性等。因此,学术界、产业界通过“探索者计划”可以很好地互补。
企业敢出题,科学家能解题,携手破解产业创新的源头难题,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 | 周缇 |
责编: | 张蕴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