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长三角遇上大湾区】共执椽笔绘山河:科创共进 智领未来

时讯

2025-10-09 10:02:17 荔枝新闻中心

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长三角与大湾区不仅是经济的“双引擎”,更是科技创新的“双高地”。从实验室的原始突破,到生产线的闪电转化,两大区域正以创新为笔、以产业为墨,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创篇章。10月7日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我们一起去见证两大区域科创力量的交融与共振,感受中国前沿创新的磅礴动能。

【长三角:服务国家战略 勇闯创新“源头”】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文坤说:“量子科技,是国家明确大力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已经逐渐成为大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身后的这座现代化建筑,正是位于苏州的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在这里,科研人员正致力于攻克一项面向未来的尖端技术——10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研制。”

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是苏州市、相城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具备量子科技创新及研发领域不折不扣的“国家队”实力,已为我国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主任助理杨云祥说:“我们今年实现了100比特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极低温是我们实现量子比特精准操控和稳定操控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境条件。我们目前在做极低温环境测量的时候,一般用的都是国外的这种设备和参数。今年我们对于业界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我们实现了0.9mK级别的极低温计量实验平台的一个研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

如果把通用传统计算机比作自行车,量子计算机就好比飞机。面对同一个大数分解难题,经典计算机需15万年才能破解,而算力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只需要1秒钟。为什么量子计算有这么强大的算力?我们可以通过走迷宫来解释。

传统计算机,它像一个一丝不苟的探险家,面对巨型迷宫,它一次只能尝试一条路。一旦走错,必须退回来,另寻答案。

而量子计算机不是派一个探险家,它能瞬间派出数万亿个“量子分身”,同时走通所有可能的道路,并瞬间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这种并行处理的能力,赋予了量子科技颠覆性的计算优势,能极大加速药物研发、新材料设计、人工智能培训等领域进程,带动工业、医疗水平整体飞跃,也因此成为了未来全球竞争的战略力量。要实现如此强大的量子算力,离不开坚实的工程支撑和系统创新。

文坤说:“合肥作为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在量子科研实力和创新生态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此取得了一系列从零起步、面向世界的重大原始突破:他们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九章’光量子计算机,随后又推出了‘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以千万亿倍优势刷新世界纪录,助力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历史飞跃。”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雷说:“在祖冲之二号实现量子优越性的时候,我们提供了量子操控系统。之后我们就不断地去推动集成度,包括协同性方面进行了整合,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面向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这样的操控系统。发挥我们长三角一体化的这样的一个优势,我们也在电网跟南瑞,包括我们在上海,也跟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量子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说:“本来国内没有量子技术,然后80年代我就开始做0到1的突破,整个态势非常好。江苏、上海、合肥都比较先进一点的,可以加强一些重大任务的合作,从实验室的研究走到应用的研究。”

如今,上海正积极布局量子产业前沿,成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促进量子科技等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量子科技的重要策源地,合肥集聚全国近1/3的量子科技企业,量子产业排名全球第二。江苏由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牵头原始创新,狮山量子计算与量子探测前沿实验室等一大批平台落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浙江则通过专项扶持与产业化平台,积极融入长三角量子创新网络。在量子技术领域,长三角更已崛起为全球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尖端、产业链条最完备的创新高地。

    不止于量子科技,纵观长三角,这片仅占全国4%国土面积的区域,拥有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近三成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占比高达46.5%,每万人研发人员数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一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的原始创新突破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协同之势蓬勃展开。在上海,我国主导的“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汇聚全球智慧,向生命认知的深水区进发;在浙江,之江实验室推出“之江天枢”开源AI平台,成为国产大模型发展的关键基座;在江苏,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广域确定性网络系统,为下一代互联网筑牢根基……

    从实验室的原始突破,到产业链的协同攻坚,长三角正以实实在在的探索,诠释着何为“从0到1”,何为勇闯创新“源头”。    

【大湾区:从实验室到市场  构筑转化“通途”】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吴浩然说:“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大湾区探路者浩然。如果说长三角让我们看到了‘从0到1’的原始突破能力,那么大湾区将展示给我们的是 ‘从1到100’的闪电转化速度。这里没有围墙相隔的实验室与生产线,有的是无缝衔接的创新链条,而最能体现这种‘转化力’的地方,就是我现在所在的这片神奇的‘机器人谷’。”

深圳“机器人谷”地处阳台山南部余脉和塘朗山之间的天然走廊,沿着留仙大道,众多机器人产业链上市企业以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近10所高校在此集聚,上演着机器人产业的“群星璀璨”。而10月7日,我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新晋世界“冠军”。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说:“这就是我们在7月份推出的全球首创的首款能够给自己换电的机器人Walker S2。电量低于20%左右的时候,它就会寻找离它最近的一个充电桩,在三分钟之内自己给自己换电,实现了永不停机的这么一个新质生产力。”

吴浩然说:“这属于是‘天选打工人’,而且是极大地提升了它的工作效率。”

谭旻说:“没错。我们现在也是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形机器人专利的一个领导者。我们所在的南山智园是深圳的‘机器人谷’的起源,整个园区实际上就是整个生态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我们早上在楼上做设计图,中午拿到楼下去打样,晚上就可以把设计图实现,所以24小时内我们就走完了,可能在国外需要花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的这么一个闭环。所以这实际上真正是我们中国制造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这么一个积累,让我们能够充分地利用我们在整个全工业品类、全生态链的这么一个产业链的优势。”

吴浩然说:“我现在就来到了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这里就像一个大型的‘机器人秀场’,检验着哪些机器人最受市场欢迎。就在我说话的功夫,一杯由机器人特制的‘长三角遇上大湾区’特调咖啡已经做好了。”

比利时游客Raphael Han说:“我们第一次来深圳,是因为大家都说这里是机器人行业的前沿阵地,看过后,确实印象深刻,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很想买一台回去。”

这家机器人6S店于今年7月开放,相比传统的4S店,它还多了两个S,一个是定制,一个是租赁。短短两个多月,就已收到了500万元的国内订单,以及来自英国、韩国、日本、沙特等海外订单约100万美元。在大湾区,机器人产业不仅拥有完善的产业链、细分的市场化对接,更借助香港的国际化和基础科研优势、澳门的跨境合作和成果转化平台,能够第一时间“嫁接”各类前沿科技成果,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说:“人工智能、机器人,我们对康复、疗养、对老人关怀方面已经有初步的成效。我们用横琴作为我们澳门办学的一个延伸,用横琴特殊的政策跟澳门、跟内地连接在一起,不断地寻求跟产业的落地的项目。”

如今,每3台国产工业机器人中,就有1台诞生于大湾区。大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实验室的创意转化为全球市场的产品。今天,这里汇聚了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所高校跻身"全球500强",坐拥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5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今年9月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东京—横滨,跃居全球榜首。以完善的产业链为基座,以敏锐的市场为导向,大湾区,正在从1到100的跨越中,构筑起一条贯通实验室与市场的转化“通途”。

【合力聚变 为中国科技乘势而上提供磅礴动能】

文坤说:“同为科技创新的‘示范生’,长三角和大湾区各具强项。创新不分地域,合作没有边界。当长三角的原始创新实力与大湾区的先进制造能力在太空中交汇,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天作之合’?”

9月15日,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刷新了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纪录。这枚“出生”于江苏张家港的火箭,来自天兵科技的智能制造基地——这里是亚洲目前规模最大、产能最高的单体火箭总装厂房,2025年后将逐步具备每年30发天龙三号的产能。而在火箭的背后,也有来自大湾区产业链的有力支撑。广东等地的供应商,以其在精密制造领域的优势,为降低商业航天成本提供了重要助力。

天兵科技火箭研发中心总经理刘兴隆说:“我们整个供应商体系的话,除了在咱们长三角,在广东佛山也有相应的一些管路这些采购,它在基础的机械制造领域比较强,有利于大大地降低我们产品的成本。”

作为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正翱翔于太空,以全球最高精度测量地球磁场,而其背后,亦有来自长三角的科研力量鼎力支持。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团队成员、首席科学家助理刘鹏飞说:“ 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卫星载荷和科学研究中有一定的合作。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也有在地磁科学领域的研究的合作。澳门科学二号卫星我们计划是2028年发射,我们将一如既往与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紧密的合作。”

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汝恒说:“我们在国际宇航联合会里面拿到的一个3G+的一个奖项,我们跟上海的中国商飞,共建了联合研究院。我们现在正在准备去筹建航空航天高等研究院,以后也会把我们这些研究参与在国家的载荷的实验里面。”

当合作的舞台从地球拓展至苍穹星空,长三角与大湾区的科创合作,已展现出全方位、系统化的新格局。2025年,两大区域共同签署《科创联动服务倡议》,推动创新资源共享与成果跨区域转化。从无锡布局“孵化在大湾区、转化在太湖湾”的融合实践,到横琴以“澳平台+长三角技术”携手开拓葡语市场;从国家超算中心以强大算力支撑湾区科研,到沪港两地技术合同金额累计突破323亿元,年均增长60%——在这一系列平台共建、链条共协与金融互通的实践中,两大战略区域实现合力聚变,推动资源与优势深度融合,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乘势而上,注入持续动能。

赛迪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王凡说:“长三角和大湾区其实在创新链的不同环节具有各自的优势,长三角创新资源非常丰富,基础研究的高端人才、科研设施等方面领跑全国。大湾区则依托高度的市场化的创新生态,迅速实现了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长三角和大湾区各自的优势是可以形成互补的效应的。长三角的一些科研院所可以在大湾区设立一些成果转化的机构,让他们的这种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迅速地走向市场,而大湾区的一些头部企业同样可以在长三角建立一些研发飞地,将自己的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转化成重大科技项目的选题,为长三角提供创新策源。同时长三角和大湾区也可以在人才方面进行合作,促进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一同研发,一同创新的这种良好的格局。”

编辑: 傅姗姗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长三角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2:14
上海长假共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 同比增19.74%
时讯2025/10/08
00:08
一小时内4架 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发动无人机袭击
时讯2025/10/08
00:09
27岁女子因身材焦虑8年只吃水果 死前体重仅44斤
时讯2025/10/06
00:08
台湾长荣航空同一天两起意外!一架因风复飞机尾触地
时讯2025/10/06
00:08
特斯拉宣布:擎天柱机器人开始练中国功夫了!
时讯2025/10/05
00:16
“蓝马甲”帮您和陆家嘴三件套拍出最美合影
时讯2025/10/04
00:14
“我儿子是马克龙” 95后非遗传承人圈粉总统母亲
一眼看天下2025/10/02
02:01
为热爱奔赴上海 10万发烧友集结国际手办模型展
时讯2025/10/02
02:39
花式促销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长假首日申城商圈迎大客流
时讯2025/10/02
00:07
日本幼儿园校车撞入民宅 司机死亡 5名儿童受伤
时讯2025/09/29
全球容量最大!超重力场大科学装置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时讯2025/09/29
06:27
看4K看东方:锚定“四全”目标 SMG迈向超高清时代
子午观潮2025/09/27
01:15
2025“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天关”卫星研制团队
正能量2025/09/23
00:10
美军工巨头揭晓新型无人机 美高管:正落后中国
时讯2025/09/21
17:43
在外滩大会 “金融科技”如何破圈融合?
看懂上海2025/09/13
活力中国调研行 跨国企业“本土化”发展
看呀STV2025/09/10
00:16
抗战胜利80周年!老兵见证中国强大激动起身
看现场2025/09/03
00:49
能源科创大突破 我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权威发布2025/08/26
00:30
执牛耳者︱“中国超眼” 开启未来新视界
执牛耳者2025/08/22
00:46
光与影的魔法 让硬核宝山瞬间温柔
爱上海2025/08/01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