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就将正式开幕。以“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为主题,今年的空间艺术季主展区落地在杨浦复兴岛船台公园片区,有人说,这是在工业赛博风的基础上,混搭城市建筑、艺术设计。告别留白,复兴岛迎来了无限可能,这一次岛上的空间艺术季,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复兴岛入口处,手握“遥控器”的橘色大猫领着猫小弟们做好了“开门迎客”的准备,起重机仿佛变成了它们操控的玩具,当空间艺术季遇上复兴岛,船台公园里的惊喜,从这里才刚刚开始。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策展人高长军策展人指着作品介绍道:“看,那个是滑板,这个是塔吊,那个是灯泡,我们叫它‘灵感小姐’。而那个,为什么叫它‘杨浦大桥’呢?因为它把脑袋换成了你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尤其是这个‘塔吊人’,从这儿看过去,后面也是真实的塔吊,就让人感觉这里应该是它们的家。”
这组让人会心一笑的作品《光语者》,来自艺术家刘毅的创作,工业文明的元素,变身成了一个个俏皮的人物,陪伴大家。“我相信会有很多公众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共同构成这场城市空间的艺术盛宴。”刘毅这样说道。
作为今年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区,船台公园坐拥绝佳滨江岸线和工业老厂房遗存,艺术装置要如何丝滑融入,策展方颇费了心思。
高长军指着滑板公园介绍,这里使用的都是回收的老木料,其龙骨设计灵感正来自于船的造型。当年轻人在这里滑行时,既能欣赏前方的滨江美景,又能感受身后工业遗存的独特氛围。
岛上的老厂房和工业元素,给艺术家们带来了无限灵感,而他们的创作,在艺术季之后,也有望被保留,成为附近居民未来生活的组成部分。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风貌处处长戴明透露,这些艺术装置将与保留下来的厂房、广场融为一体,成为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一个标有“5吨,1986年7月”字样的旧龙门架下方,我们发现了一块老厂区道路的石块,这仿佛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
一旁的银河东街上,工作人员则在对现有工业厂房抓紧改造,保留老元素,添加新功能,改造后,这里将作为岛上青年的创业空间亮相。“这不是新区开发,而是对百年历史的延续。”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沈璐这样解释,“我们要把星星点点的创意想法汇聚起来,让这条街成为创客们的聚集地。”
坐拥黄金地段的复兴岛,是黄浦江上唯一的内陆岛,曾经的它在规划中是一块罕见的“留白地”。去年12月底,随着“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官宣,复兴岛翻开了崭新一页。今年8月,这里变身二次元“痛岛”,三天吸引10万人登岛。这一次,小岛又将作为艺术空间季主会场,迎接审美眼光的考验。留白之处好泼墨,给人无限想象的复兴岛,正一次次成为“破圈”、“跨界”的试验场。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更新处副处长吴妮娜指出:“我们坚持‘无策划不规划’,从开始就想清楚规划的功能定位,以保证符合市场要求。在复兴岛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给予了它最大的弹性空间。”
就在这周,黄浦江滨江中北段规划新鲜挂网,复兴岛也被囊括其中,告别留白,复兴岛的发展终于有了长远的布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详规处处长周建非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岛北将建设12到16公顷大型室外演艺场地,同时依托低成本存量资源促进科创产业集聚。
有科创、有生活、有演艺活动,未来的复兴岛,值得期待。这条名为“复兴时刻”的步道坐拥一线滨江景观资源。未来,7公里长的沿线将打造为一个可慢行、可冥想、可跑步的生活空间,真正实现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作为黄浦江上唯一的江心岛,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复兴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岛上大量的工业遗存与生态资源交织,这里是创新发生的天然港湾。从二次元“痛岛”到城市空间艺术季,复兴岛正通过空间营造与展演活动,从“工业锈带”蝶变为融合科技、艺术、生态等多元功能的创新性滨水目的地,为市民打造一个可放松、可休闲、可创业的岛上新空间。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王岑峰 |
摄像: | 李刚涂鹏程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