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校园微缩场景,近距离观赏海南长臂猿实体标本,与中华穿山甲、白鹇、豹猫等珍稀动物标本“不期而遇”……9月26日,“海南长臂猿的热带雨林之旅”通过上海科技馆的“一平米博物馆”项目,将海南热带雨林的故事带到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这也标志着“一平米博物馆”项目正式在黄浦区启动。
步入体验馆,同学们便开启了一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的自然奇旅。他们不仅追溯了海南长臂猿的生命轨迹,更化身“自然侦探”,在模拟地貌中辨别特征、搜寻多样物种,于细微处聆听生命密语,感悟生态的多样。校园中的多位学生被聘任为“小馆长”和“小讲解员”,肩负起引领探索的使命。
浓厚的探索氛围激发了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一连串“好问题”喷涌而出:“长臂猿为何清晨放歌?”“怎么判断它们的性别?”……这些闪烁着思考火花的疑问,在“馆长面对面”环节找到了答案。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的精彩解读,引得现场“原来如此”的惊叹与热烈的掌声不绝于耳。
此外,展览还揭示了海南长臂猿全球仅存41个个体的极度濒危现状及其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这种从宏观生态议题到“守护41个家人”的微观情感连接,增强了青少年对濒危物种保护的共情能力和责任感。
启动仪式上,学生们还演绎了根据展览内容改编的科学情景剧《博物馆奇妙夜》。剧中,校园吉祥物丽丽、园园与AI新朋友丽园小智,借助“一平米博物馆”的引导,穿梭于“雨林秘境”“科学秘境”和“地球秘境”三大场景。同学们通过角色互动,认识了海南长臂猿、“蝶中皇后”金斑喙凤蝶等珍稀物种,并了解了热带雨林植物垂直分层的生态特点。剧情还融入了科研人员搭建树冠“绳桥”通道(生态廊道)等保护实践,生动传递出守护濒危物种就是守护人类共同未来的重要理念。
“一平米博物馆”作为上海科技馆精心打造的教育品牌,始终秉持“一平米·无界限”的核心理念,通过微缩空间实现自然、科学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该项目让博物馆藏品和知识走进校园,使“藏品活起来”的教育目标成为现实。此前,该项目已在松江、徐汇等多个区域成功实施。黄浦区作为上海的核心城区,长期以来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此次“一平米博物馆”的落地,将为区域内学校提供触手可及的沉浸式科普环境,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生命探索及科技创新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编辑: | 朱齐越 |
摄像: | 林羡德 |
责编: | 师玉诚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