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2025年鼓岭论坛以“历史的回声——和平发展,相互成就,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为主题,由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在纽约举办,旨在通过民间力量为中美关系注入温度、注入信任。
在本次论坛上,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宏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罗文利;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沈昕;美国前白宫亚太裔顾问委员会委员、宾夕法尼亚州前亚太裔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华享;以及“鼓岭之友”、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程高登等嘉宾作了视频或现场主题发言。此外,来自斯诺家族、史迪威家族、陈纳德家族、方李邦琴家族的美国友人代表也出席了本次论坛。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美两国虽然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同,但对于友谊的追求是相同的。我们完全可以超越分歧,共同书写中美人民友好交往与合作的新篇章。”
谢锋大使强调,鼓岭故事跨越时空、连接人心,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愈发珍贵。

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视频致辞中表示:“鼓岭的友谊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我们希望通过不断讲述、传播和延续,让这段情谊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鼓岭论坛的使命正是通过真实故事与民间叙事,让跨文化的理解变得可感、可触、可延续。”
来自文化、历史、教育与体育领域的代表,从不同侧面讲述了“鼓岭精神”如何持续影响今日的中美交流。
“我们深深植根于中国,这片土地是我童年的一部分,也永远属于我们的家庭记忆。”出生于福建的“鼓岭之友”代表蒲光珠动情分享,引发现场共鸣。
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美国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馆长内尔·陈纳德·卡洛韦(Nell Chennault Calloway)指出:“飞虎队与鼓岭的故事共同象征中美人民的精神纽带。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学会共处与合作。”

来自美国教育界的代表戈登·特林布尔(Gordon Trimble)回顾家族在福建投入教育的历史:“鼓岭是理想之地,可以培养走向世界的孩子。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
体育界的声音同样为论坛注入活力。美国乒协董事冯一君表示:“体育让我们在竞争中互相学习,这份友谊超越国界。”
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民间声音”,共同构成了中美关系中最珍贵的部分:真实、朴素、跨越政治语言的情感连接。

鼓岭故事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始于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寻根。鼓岭论坛源于中美民间长久的友谊传统,其精神可追溯至19世纪末美国家庭在福建鼓岭生活、工作和交流的日子。1992年,《人民日报》刊发了美籍人士米尔顿·加德纳童年在鼓岭生活的故事,引发两国共鸣。当时担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促成加德纳家属回到中国,让这段尘封的友谊再度焕发生机。
三十多年来,“鼓岭之友”的队伍持续壮大。来自史迪威家族、华南女子学院创办人后代、飞虎队家属等多位代表不仅回到福建,也推动更多的跨文化访问、教育合作与青年交流,让“百年故事”成为“当代纽带”。
论坛同期举办的“从鼓岭故事出发”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展、“历史的回声”主题展,以及“中美友好瞬间”影像征集活动,从历史照片到当代影像,用更具参与性的方式展示民间对彼此的理解与好感。

鼓岭论坛的核心,不止于回忆,而在于连接历史与现实,推动民间关系面向未来。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鼓岭精神的核心是“以人相连”——依靠家庭故事、教育交流、文化往来与青年互动,建立深度民间信任。正如与会嘉宾所言,鼓岭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态度——开放、理解、包容与同行。
| 编辑: | 陈依秋 胡槟瑶 |
| 责编: | 章一叶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