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正式发布,竞争力指标得分稳步上升,显示出从"速度追赶"到"质量领跑"的战略转型轨迹。尤其是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前沿领域的潜力产业,正处在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的关键阶段,将为今后上海在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上,积蓄动能、拓展新空间。

最新出炉的测算结果显示,2024-2025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在较高基数上微增0.3个点,达到了126.0。这主要得益于过去一年上海前瞻性的产业政策引导和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背后是政策和创新引领下的内涵式增长,表明上海重点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更加成熟和坚韧的新阶段。

从对指数的贡献度来看,产业发展呈现出“支柱产业引领,潜力产业跟进”的清晰格局。新能源汽车、传统行业、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这四大产业的合计贡献度近九成,是支撑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绝对主力。而先进材料、人工智能、民航产业等产业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沿领域,正处在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的关键阶段,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将成为上海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增长点。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执笔人蒋媛媛认为,上海核心的潜力还是在于AI+,是人工智能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把场景进一步下沉,去解决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些需求和痛点,她觉得这一领域未来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海重点产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上表现出强劲的态势,体现了上海产业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这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下,更加难能可贵。专家认为这一亮眼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上海持续不断的产业升级、政策的及时精准着力,以及对全球市场的拓展。

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汤蕴懿认为,上海之前主要的市场还是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成熟市场,我们这些年来通过政策的引导,企业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很多新的市场,这些市场很好地弥补了我们在原来的传统市场里面的一些不确定性。1036在整个帮助企业的过程当中,如今上海的政策是越来越及时,也越来越精准,帮助企业克服了很多困难,助力企业能够更好地去提升产品的质量能级,开拓更积极的新兴市场。

当前世界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产业发展带来挑战与机遇,数字化、绿色化和融合化趋势,将重塑未来产业国际竞争力。专家建议,上海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开放型经济的核心承载区,产业政策应从“要素积聚型”向“系统能级型”转型,形成以技术、制度、生态为主轴的系统性竞争力结构。
| 编辑: | 汤铭 |
| 责编: | 师玉诚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