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日本结束了太平洋地区一场毁灭性的战争”。最近,当各国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的一番言论却刺痛了国人的神经。
她以所谓“坚韧”“和解”包装美日关系,把有关二战胜利的历史叙事引向所谓“美日共同捍卫和平与繁荣”。
可能在这位发言人眼中,落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也是美日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了,更有甚者,美国驻华使馆还把这段话发在了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显然,在历史认知与国际政治交织的复杂场域中,二战史观的争夺早已超越学术范畴,成为深刻影响全球秩序的隐性战场。
这种历史修正主义起源于冷战,近些年来越发甚嚣尘上。2000年以来,小布什、奥巴马、拜登等三位美国总统,先后都在公开场合宣称,由美国主导、其他盟国配合的诺曼底登陆是二战的转折点。长期围绕所谓的“欧洲胜利日”大做文章,仿佛欧洲胜利就是二战的胜利。
二战后,全球历史叙事的主导权长期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凭借着强大的宣传和舆论工具,用艺术的假象包装出了一个又一个“救世主“的形象。比如,“拯救大兵的瑞恩”,“转战欧洲的兄弟连”。
事实上,德军总兵力的近八成都损失在苏联一侧的东线战场。1944年,为配合盟军诺曼底登陆,苏军在苏德战场中段展开战略性进攻。此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被粉碎,17个师又3个旅被全歼,苏军解放白俄罗斯全部、立陶宛大部、拉脱维亚部分领土和波兰东部。
这些历史真相,在西方叙事体系中,却无影无踪。
西方的历史修正主义者声称,因为苏联其战时动机主要是“扩张共产主义”而非击败纳粹。这种颠倒因果的论调,更为80年后的俄乌冲突埋下的历史根源。
受此影响的不单是苏联。因展现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疯狂本性,最近正在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也被泼上“仇恨教育”的脏水,将朴素的家国情怀狭隘化、污名化,视揭露侵略者暴行的作品为“煽动对立”“别有用心”,背后的动机也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这些年来,习近平主席先后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坚决反对否认、歪曲、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
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用实际行动捍卫正义、维护和平,才能共创光明未来。
编辑: | 秦扬轲黄涛 |
视频编辑: | 朱声波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