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至22日,第18届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以“共享创新,共塑未来,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为主题,共同探讨开放、创新与合作发展的重要意义。全球各界嘉宾齐聚浦江之畔,围绕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量子智能、具身智能、可控核聚变、神经科技等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人类文明每一次升级,都离不开新的能源。从牲畜到蒸汽到电力,从生物能到化学能到核能,而下一个大台阶,是可控核聚变,即人造太阳。原理上,它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它的主要原料就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 氢。而一升海水核聚变输出的能量,抵得上三百升汽油。
当今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科学项目就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ITER有七方合作,东道主欧盟,加上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世界上有实力的国家,几乎都在里面。在这个意义上,它承载着地球村全村的希望。
中国在整个ITER计划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过去,一开始我们加入的时候,中国在聚变方面还不是很强,到现在我们已经在第一方阵里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025浦江创新论坛期间,《锚点》对话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副总干事罗德隆博士。ITER 和整个核聚变事业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关于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ITER有怎样的经验?可控核聚变,这条路还需多长才能到达目标?
《锚点》东方卫视10月1日周三21:20播出,新闻综合频道10月2日周四22:00播出。
编辑: | 刘俊 |
责编: | 康万郡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