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临近,各种“押题神器”层出不穷:一纸押题卖出三四百元,AI出卷号称“命中率87.5%”。这些所谓的“捷径”真能助力冲刺吗,还是说只是个“智商税”陷阱?一起来看记者调查。
随着2025年高考进入倒计时,不少“押题神器”在社交平台集中爆发:有的机构高调宣传“年年押中”、“硬核命中”,一套“预测卷”卖到398元,甚至还有限期发售、倒计时抢购制造“稀缺感”;更有博主搬出AI大模型“押题”,用生成试题+相似度分析,声称“预测命中率高达87.5%”。
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押中”,往往只是“踩中同一考点”。比如数学题型不同,只因都涉及“二面角”就算命中。不少考生表示,这类试卷“更多是模拟体验,期待原题复现未免太天真”。
与此同时,AI生成题也被一些人视为“新风口”。在多个平台,有人售卖“AI预测题包”,甚至将市面押题卷扫描后转售为“平替”,以几十元获取大量资料,实为盗版。此外,还有诈骗分子利用“售卖真题”诱骗用户付款,或借链接窃取信息。
除“押题神器”外,考前“迷信消费”也悄然升温:写着“高考必胜”的护身符等价格翻倍;“高考补脑神油”等保健品打着“成绩提升”的旗号走红,评论区却频现“吃了图个安心”、“没坏肚子就行”的调侃。实际上,国家尚未批准任何具“增强记忆”功效的保健食品,相关产品多为噱头炒作。
编辑: | 张博忺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