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我和上海|上海海联会常务理事郑建好:让沪港合作的纽带更紧,让赤子之心的温度更暖

浦江同舟

2025-11-10 08:41:22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四秩春秋砥砺行,浦江潮涌见初心。上海海外联谊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以“我和上海的故事”为主题,向海内外海联会成员发出诚挚邀约,共同书写一部属于奋斗者、建设者与追梦人的集体记忆。这些故事里,有服务上海改革发展时挥洒的汗水,有中外文化交流中架起的桥梁,更有海内外同胞携手同心、共绘发展蓝图的赤诚。它们不仅是个人与城市交织的成长轨迹,更是海联会职责使命的生动注脚。


今天,让我们一同聆听上海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郑建好的讲述:同心同行,沪港共融。


四十年前,上海海外联谊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应运而生,成为联结海内外同胞、凝聚中华儿女的重要纽带。四十年后的今天,我有幸以一名沪港交流推动者的身份,参与并见证上海的开放与腾飞,也在与这座城市的深度联结中,书写了自己的奋斗故事。


与上海结缘:从“投资者”到“建设者”


我出生于越南华侨家庭,七十年代随家人移居香港。到了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上海浦东的开发建设让世界为之瞩目。1998年,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彼时的浦东刚刚开发开放,黄浦江两岸正酝酿着一场震惊世界的城市蜕变。我记得第一次站在外滩眺望陆家嘴的情景,那些塔吊林立的工地、那些彻夜不灭的灯光,仿佛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敢为天下先”的雄心。正是这份雄心,让我毅然选择在上海扎根,开启了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长的征程。


在这个征程中,我曾先后任浦东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再到如今的市政协常委,我的身份在变化,但“心系上海、服务国家”的初心始终未变。多年来,我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浦东引领区建设、城市数字化转型等重点课题调研,深入企业园区与社区一线,倾听社情民意,提出了关于科技金融融合、城市更新、青年发展等多项提案。其中一些建议被采纳,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也让我切身体会到“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份量与责任。


而与上海海外联谊会的结缘,更成为我人生与事业的重要转折点。海联会是团结侨界、服务大局的重要平台,为我打开了观察上海、融入上海、贡献上海的新窗口。通过海联会,我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学者和侨界领袖,我们在交流中共谋发展,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我从一名“投资者”成长为“建设者”,这种转变,是精神与情感的深度融入——我开始主动关注上海城市规划,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并将香港资源与经验带入上海,在沪港合作的浪潮中寻找新机遇。



携手同行:推动沪港合作走向深度融合


作为上海市政协常委、沪港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我始终以“桥梁与纽带”的自觉,积极推动沪港两地的合作交流。沪港两地,是国家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两大城市。沪港合作,不只是经济互通,更是文化共融、心灵契合。


在政协履职与社团工作中,我始终聚焦于推动沪港资源的优势互补与深度融合。无论是在金融、科创还是教育、医疗领域,我都希望能成为两地沟通的“超级联系人”。比如,推动“沪港青年人才共同培养计划”、支持两地医生互访交流项目、倡议设立“沪港科技创新基金”,这些努力让两地的合作从“友好往来”走向“机制共建”。


去年上海两会期间,我围绕“加强沪港教育合作、构建人才成长新生态”专题作了交流发言。今年,我又提交了“推动上海成为境外旅客首选旅游目的地”的提案,希望通过更开放、更友好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国际与港澳资源汇聚上海。


我坚信,新时代沪港协同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应进一步打破地域与体制壁垒,让合作从“资源互补”迈向“深度融合”。教育领域可通过共建科研平台、推行“双聘岗位”和“联合导师制度”,为国家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医疗领域则可深化专科医生交流与联合科研攻关,让好医生、好技术惠及两地民众。



情系青年:为两地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青年是沪港合作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沪港社团总会副会长、香港上海浦东联会会长、东华三院总理和上海交通大学校董,我始终把青年交流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今年7月,我参与组织了“沪港青少年(双向)夏令营”活动,期间260余位两地青年走进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共同感受交大的历史底蕴与创新精神。看到他们在校园中探讨梦想、在交流中建立友谊,我深感欣慰。


我始终相信,沪港青年之间的相知相融,是两地长远合作的根基。因此,我建议要继续推动落实现有港澳居民内地发展政策,完善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体系;同时设立更多“香港青年实习基地”,并探索“沪港青年创新创业基金”,帮助青年勇敢追梦、扎根发展。



心系教育:以公益传递家国情怀


教育,是我心中最柔软的一部分。我的父母都是爱国商人。父亲郑坚固从小教导我:“在成为福建人之前,我们首先是中国人。”他与诸位乡贤前辈始终将自尊、自强、爱国、爱乡作为信念,并身体力行地回馈社会。


先父与母亲蔡翠菊女士于2006年设立的香港翠菊基金,极为重视在教育和慈善事业上的投入与发展。他们常说:“财富的意义,不在拥有,而在回馈。”受家训的熏陶,我在与上海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将“责任”二字作为事业与人生的准则。这种责任,既体现在推动沪港合作的担当上,也体现在回馈社会的公益行动中。


2015年,我与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合作,在徐汇校区捐建了“郑坚固体育中心”,希望以此鼓励青年学子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在拼搏中塑造坚韧与团结的精神;2017年,再次捐建了闵行校区的“郑蔡翠菊教学楼”,寓意以知识启智、以教育育人,期望为莘莘学子创造更优良的学习与科研环境;2024年,又设立了“郑坚固蔡翠菊伉俪基础教育发展基金”,希望为交大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教育公平贡献绵薄之力。


这既是对父母家训的延续,也是对国家教育事业的承诺。作为交大校董,我深知教育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助力交大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才俊,让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共绘未来:让“同心”之花在两地绽放


“浦江潮涌,初心如磐。”四十年的海联会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团结史。回望与上海相识、相知、相伴的历程,我深感荣幸,也倍感责任。作为上海海外联谊会的一员,我愿继续以桥梁为笔,以真情为墨,讲好“沪港同行”的故事,书写“同心共进”的篇章。


未来,我愿与所有海联会成员一道,在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征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继续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上海故事”——让沪港合作的纽带更紧,让责任担当的底色更亮,让赤子之心的温度更暖。


编辑: 蔡凌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统战

全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

推荐视频

02:02
爱上海|重走林语堂青春足迹
爱上海3天前
03:39
科学高中、特色学校怎么办学 我替你们去看过了
看呀STV2025/11/05
00:39
美最高法院关税案 会是“葫芦僧判葫芦案”吗?
子午观潮2025/11/04
00:38
女子欠债60万却怪母亲让她写欠条 咒骂母亲去死
案件聚焦2025/11/04
06:57
鸣金收“税” 黄金交易税收政策出台影响几何
新闻放大镜2025/11/04
00:12
馆长为赖清德寻根:不认自己是中国人就必须改姓
时讯2025/11/03
01:06
从修车到修身,57岁大叔十年瑜伽夺冠路
番茄鱼2025/11/02
00:08
非遗传承人用一幅麻质画隔空致敬英雄航天员张陆
东方番茄酱2025/11/01
00:06
11家央企人事任免 吴盛悦拟任保利集团总经理
时讯2025/11/01
00:07
接见俄乌前线士兵时 普京再公布大杀器“波塞冬”
时讯2025/10/29
我和上海|薪火相传四十载,沪港同心谱新篇
浦江同舟2025/10/29
00:33
“没能带你走完‘这段路’有点小遗憾...”
上海温度2025/10/28
01:01
喝咖啡是否易引起骨质疏松?专家:取决于摄入量
权威发布2025/10/27
01:19
抗美援朝中的上海儿女
影像上海2025/10/24
我和上海|为沪港城市发展和教育合作搭建友谊的桥梁
浦江同舟2025/10/20
02:30
上海老底子:云南路的烟火气
影像上海2025/10/17
01:47
出行记忆 | 道是有桥却无桥
影像上海2025/09/26
01:59
2025“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姜经纬
正能量2025/09/23
02:13
邓小平:上海是我们的王牌
影像上海2025/08/22
00:33
六岁临港 与光同行
看呀STV2025/08/20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