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聚集人气,但如何把首发引来的“流量”留下来,让首发更可持续?在上海,围绕“首发经济”,一个不断进化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中。
位于上海宝山区的中成智谷产业园是由老厂房改造而来,不少创意展览和活动都在这里举办,这里还聚集了许多原创家具品牌,一个“拼出来”的展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看起来并不大的空间内展示了近百个不同品牌的单品。
中成智谷原创家负责人郁晓岐说:“小品牌的单一产品可以跟不同品牌的单一产品组成一个场景,这个品牌哪怕今天只有一件产品都没关系,通过首发,我们是希望100个品牌的另外一头去链接100个博主。”
线上种草、线下体验,这样的模式让这个小小展厅成为不少中小品牌新品首发的集中孵化器,哪怕是一张桌子,在这里都可以用相对低的成本展示给消费者。眼下,园区里的品牌首店占比超过80%,为了避免一些中小首店和新品“昙花一现”,这里给予品牌更多试错和迭代的空间。
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不同的品牌类型,园区也会给予不同的“加持”,对于拥有稳定客群的品牌,园区更多地会为他们争取政策支持、打通产学研的链条。现在,这家企业就把研发中心也搬到了园区,在展厅里,我们看到咖啡渣制成的椅子、摇摇风铃就能转动的投影仪,一系列新研发的产品正在一次次升级中不断接受市场的检验。
吱音家具创始人杨熙黎说:“我们越来越关注和珍惜首发的机会。这种长期主义我觉得可能对创新和原创的品牌来说很重要,我觉得在这个园区的生态里面大家有时候跨行业的一些不同领域的交流,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灵感。”
首次展出到首次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从“首店”到“首链”,上海的平台载体和企业都在努力构建“首发经济”的全方位生态圈。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我们过去一直讲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看到‘首发经济’带来更多的是我们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消费市场实现了价值。我们通过‘首发经济’看到,背后不仅仅是一场活动、开设一个店,背后是能够洞察整个产业链生态全面的升级,而且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供与需在更高层面的对接,实现了新的供需平衡。”
编辑: | 徐慷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