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张医患同看落日余晖的照片感动无数人。9月4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员刘凯医生与老先生王欣故地重逢,重现温馨一幕。
跨越冬与春,经历死与生。
从出征湖北的逆行而上驰援武汉,到保障本地的全力以赴科学防治,再到守护国门的万众一心联防联控,继而复工复产的守望相助聚力前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担当作为,筑起了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精准防控、动态防控的铜墙铁壁,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驰援武汉
1月24日
当晚9时许,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136名队员在虹桥机场进行了一次特殊的点名。那一晚是除夕夜,天很冷,他们却在这一晚离开家人,奔赴武汉。先后共计1649名上海医护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战场,抗击病毒。
1月26日
到达武汉后,经过短暂调整和实地考察,首批医疗队队员进行了入驻武汉金银潭医院前的动员和培训,并确定了首批进驻名单。当日,第一批上海医疗队队员准备进入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面对未知的病毒,紧张写在每一位护士的脸上,但他们没有退缩。
2月27日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上海华山医院麻醉医生曹书梅(中)、麻醉护士洪姝(左)、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麻醉医生王晶晶(右)组成的插管冲锋队正在插管。
3月5日
当日傍晚,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
3月18日
当日傍晚,47名上海援鄂医疗队员搭乘包机抵达上海虹桥机场后搭乘大巴前往集中隔离点,市民自发在隔离点附近迎接白衣天使凯旋。
3月29日
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医护人员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整理病历,当天他们完成最后一班岗后,该病区将正式关闭。3月31日全队将返回上海。
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的一名队员(左)准备进入雷神山医院隔离病房污染区,同事刘青(右)为她进行检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的122名医护人员组成,2月15日抵达武汉,负责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
3月31日
在武汉市天河国际机场,首批上海医疗队队员与第四批上海医疗队队员相遇,两月未见的同事重逢后喜极而泣。当日,包括上海首批医疗队在内的700多人的“大部队”即将凯旋,分乘三架东航包机回沪。
上海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首批医疗队结束使命,顺利抵沪。离别2月后,妈妈李婷婷与儿子周俊逸隔着酒店玻璃重逢,儿子特意写了卡片祝妈妈凯旋。
4月9日
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的签名。该医疗队自2月19日下午抵达武汉,在雷神山医院51天的抗疫过程中,医疗队员突破心理与生理的极限,与病毒抢时间、抢生命。4月10日,上海最后一支援鄂医疗队启程回沪。
上海堡垒
1月23日
上海火车站的铁路工作人员在对武汉到达上海旅客进行测温和信息登记。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纷纷启动响应机制,对春运中的旅客进行体温检测。
1月27日
游客在中山东一路等候过街。面对疫情,中央顶层部署,各省市集资筹款,调动物资,增派人员,控制交通,监管谣言,层层落实,每一件事都迫在眉睫。作为城市管理水平较高的上海,它的精细化管理像毛细血管渗透到各个系统。
1月30日
工作人员互相给对方按摩放松。这是上海最早设立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医学观察点之一,由一家普通的酒店改造而成。这里没有病人,只有住客,他们是没有被确诊的重点地区返沪人群。
1月31日
下午6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旅客等待出关。浦东国际机场作为国际重要的航空枢纽,是来沪人员进出上海的重要门户,是上海整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阵地。
1月31日
年后的上海火车站没有迎来预期的返程高峰,候车大厅显得格外的空旷,旅客进出井然有序。铁路上海站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辖区内的铁路上海6大车站进、出站旅客全部需要测温。
2月8日
当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19时,上海黄浦江两岸亮灯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2月10日
当日是正式意义上的“复工日”。复工后,人员流动、聚集不可避免地增多,情况比前期要复杂。已近凌晨,长宁区一小区的保安仍在认真检测进出人员的体温。
2月12日
上海陆续复工,居民出入社区逐渐增多,社区工作人员把好疫情防控最后一关,让市民能够正常复工,安心生活。马少林是上海闵行区某小区的保安,他同时负责该小区重点地区返沪隔离人员每日的生活垃圾收集工作。他说害怕总是有的,但总得有人做。
随着返工潮的来临,为确保进出上海的旅客安全,上海铁路对抵沪的列车加强消毒防疫工作,工作人员每天从晚八点工作到次日六点。当晚,工作人员准备前往虹桥库作业区工作。这里停放着南来北往的列车,这里是他们的深夜战场。
2月20日
通过医护人员精心诊治和护理,当日上午,仅7个月大的宝宝(化名齐齐)正式出院。齐齐于2月3日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负压房间隔离治疗。
保卫国门
3月18日
随着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升级,作为国门“第一关”的上海承受着巨大压力。3月6日起,上海16个区在机场24小时驻点值守,对重点防控国家入境人员从口岸到社区无缝衔接接送,从落地到隔离全程闭环管理。
3月18日
一名浙江工作人员向刚刚从巴黎回国的7名小海归告知注意事项。对于通过上海入境返乡的邻省旅客,浙江、江苏已派遣工作组入驻上海两大机场开展接运、转运工作。
3月20日
黄浦公安分局民警在浦东机场T2航站楼吃盒饭。上海公安千余名警力驻守在上海市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与相关部门一同坚决守住现阶段“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底线。
3月25日
浦东国际机场,静安区工作人员正在对入境人员进行信息核查。
浦东国际机场,工作人员的面罩因长时间佩戴,满是雾水。
在浦东国际机场,工作人员核对即将转运的入境旅客信息。
3月27日
当晚,在浦东机场T2航站楼内,经上海口岸入境转往浙江省的人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前往停车场乘坐大巴。从3月28日零时起,上海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
4月11日
凌晨,浦东机场防疫志愿者坐着睡着了。
7月31日
在“烧烤”模式和疫情防控双重考验下,浦东机场入境防输入联防联控单位海关、边检、机场的一线工作者至今依然坚守在岗位,守护着空中门户。
8月7日
“上海移动式核酸检测实验室”在浦东国际机场正式交付。这是中国首个符合国家海关《移动式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技术要求》、具有标准集装箱尺寸的P2+级别移动式核酸检测实验室,每天最高可进行1500人份样本检测。
上海复苏
2月21日
当日,两台省际定点包车从安徽返沪,车上搭载着轨交18号线航头车辆基地工程作业的32位工人。这是上海首批通过省际定点包车接回的在建工程务工人员。
2月26日
上海芭蕾舞团已恢复了日常的工作节奏,近50位演员分为5个班,于上、下午分时段回归教室训练。这样的舞姿动作需要无数次练习,只是不同的是这次是戴着口罩完成。
2月29日
上海地铁14号线工程有序复工。真如站到铜川路站双向区间隧道盾构正稳步推进,已完成过半,日均推进约12米,与年前的施工速度持平。
3月5日
工人在G60科创云廊工地忙碌。作为上海松江区首批复工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G60科创云廊自2月26日起开始有序复工。
3月14日
当日,集装箱车流在上海洋山港码头忙碌。近半月以来,洋山港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流量明显增长,目前已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3月20日
经过两周的防疫演练,上海欢乐谷正式恢复开园。为了防控疫情,游客需要间隔乘坐游乐设施。
3月21日
周六的上海豫园,金饰店吸引了不少顾客。近日,豫园商城内多家餐饮、零售企业已开始陆续复工,商圈日常运营工作正在稳步恢复。
3月22日
TX淮海广场前,人们在广场前的豆丁沙发上晒太阳。伴随全市复产复工,曾“按下暂停键”的繁荣商业活力,在市民重回街头的悠闲步履中开启了往日律动节奏。
4月27日
没有一个寒假如此漫长,静谧许久的校园终于重现生机。当日,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迎来年后开学,共有7个班级212位学生参加复课。当日起,从高三、初三毕业班年级开始,各年级陆续返校复学。
6月6日
当晚,短短264米的“安义夜市”人气爆棚。“55购物节”启动后,多个商圈举办各种活动吸引顾客,最大限度恢复和释放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从购物到文娱,从线上直播到线下演出,从景区重开到夜市回归,这座城市正重新焕发往日的活力与生机。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