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是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使命和价值追求。2024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例约11%。全市财政科技支出635.5亿元,同比增长20.3%。
持续性的研发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去年,上海科学家在《细胞》《自然》《科学》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8篇,同比增长32.8%,占全国30%。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中之重。目前,上海已建成“国之重器”达到11个、在建4个、规划建设5个,总投资规模约350亿元,设施数量和投资金额均全国领先。
近年来,上海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去年规模已达到1.9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持续维持在43%以上。
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协同发力下,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已实现了从“打基础”“建框架”到“强功能”的跨越。
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是上海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培育本土科技企业、孕育未来产业的重要举措。在这一方面,上海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高质量孵化器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多家,储备项目330多个;多家企业估值超过10亿元。
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去年年底被纳入“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后,近日正式揭牌。同时,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4S中心”正式开放,上海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绿茵场上,机器人与机器狗追逐玩耍,这样的未来场景,已经在“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室外训练与测试场”上发生了。
在同步开启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4S中心”里,不仅能观摩机器人、模拟工业场景执行任务,还能体验家庭陪伴机器人带来的个性化服务。
“人形机器人4S中心”还提供组装、测试、加工等服务。“展示+制造+测试”三位一体服务矩阵,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全链条、高效率的服务支撑。
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运营总监艾倩雯介绍,现在已经入驻的有近20家企业,还有10家在排队入孵。孵化器不仅给企业提供工商、财税的基础服务,更多是在资金、资源和市场的服务上面全面发力。
目前,上海共有12家高质量孵化器,涵盖芯片、大模型、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领域,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20家。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器建设处四级调研员张绮说,接下来要以高质量孵化器为核心继续发挥科创载体,在集聚人才、资本、科技、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优势,为打造区域创新“核爆点”贡献力量。
从尖端到底座,上海正奋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编辑: | 张蕴昆 |
责编: | 方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