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上海公布了包括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大柏树等在内的5大商务单元更新方案,以此探索存量商务楼宇更新的创新路径。其中,大柏树商务单元内梳理出待更新的商务楼宇36处,那么,楼宇的更新只是否只是简单的改造?老楼要如何来激发新的活力呢?
“我什么时候可以管理我的老板?”“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呢!”
眼前这款陪伴型智能机器人产品,开发团队成员来自复旦大学的各个院系,团队成立不到4个月,已有多款合作IP落地。复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莫离陪伴(上海)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思颖说,他们发现市面上很多机器人“沟通起来有点无趣”,因此希望在这方面做升级。
初创团队将大本营选在了曲阳街道的复虹青创汇平台,1000平米的创业空间内,已经汇聚了近20个AI+领域的初创项目,灵感碰撞随时能发生。复旦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生、莫离陪伴(上海)机器人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马顺铮说,这里把不同学科的人才聚在一起,让大家能自由自在地通宵钻研。
而这个创业空间所在的位置,其实原本是电力厂的一块工业用地,已闲置多年,此前也曾尝试过转型做餐饮,但效果并不如人意。去年底,上海开始聚焦商务楼宇集中成片区域,来因地制宜推动整体更新,首批十个试点单元中,就包括了创业空间所在的大柏树商务单元。
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的大柏树商务单元,共有待更新的老旧商务楼宇36处,区域周边有多所大学,但同时也有不少老旧社区。这样的特点,让片区的更新逐渐明确了方向。最终,这片闲置空地选择转型创业园区,就是将眼光瞄准了复旦、同济、财经三所院校环抱的优势,用一系列扶持政策,欢迎高校学子来此创业。曲阳路街道总工会副主席王挺表示,这片区域天生具备科创基因,“顺势而为才能盘活资源”。
正如复旦大学校团委青年科创中心副部长姜若嘉所说:“园区内汇聚了复旦的多元业态,正助力学校从0到1阶段的早期创业项目实现高质量孵化。”
园区会为入驻的初创企业,免去水电、房租,但企业入驻的话,也要接受优胜劣汰的严格考察。复虹青创汇创始人丁海培表示:“我们会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市场前景和需求。这是一个长期主义的过程,既是为了发掘好的投资机会,更是为了让优秀的科创人才和项目能留在虹口。”
除了高校云集,大柏树还有不少老旧社区,老龄人口密度很高,但区域内的养老资源却有些不足。于是,属地计划将建于九十年代后期的上海石油大厦,从商业办公楼,改变成为一处复合型康养综合体。据虹口区曲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贾闻介绍,上海石油大厦内部空间约1.6万平方米,将整体改造成集护理与养老于一体的复合型康养综合体,预计提供床位近500张,有效补充区域养老资源。
美好蓝图跃然纸上,但功能的改变,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变身康养综合体,消防措施要如何调整?大楼内部的每一层,都留出了疏散楼梯和消防避难间,但大楼外的消防登高作业点,却一度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空间。
上海福虹护理院现场总负责人蔡清风回忆道:“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接近两个月。后来我们找到了区建管委的专家,他们又带着我们联系上市里负责消防设计的专家。多部门协作下,最终给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点和堵点。”
多部门助力之下,最终,外部消防登高作业点通过调整公共绿化,与隔壁的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共用消防登高作业点的方式,找到了解决方案,目前施工已经在加速推进。
根据上海7月发布的最新意见,上海正在加速推进部分老旧楼宇进行功能业态的转换,植入商业、体育、科创等多样业态,以多样性和灵活性取代单一的商办功能来激发活力。各个试点片区也在因地制宜,寻找区域发展的新动能。像大柏树单元,随着楼宇经济的焕新,再加上双地铁规划落地和南北通道建设的推进,板块的价值重塑已经拉开序幕。
正如虹口区规资局副局长刘璇所指出的,片区的更新并非大拆大建,而是“先将区域内既有的、闲置低效的空间资源挖掘出来,再以‘针灸式’的方法精准注入新功能,以此提升公共配套服务水平,强化功能复合性,最终实现整个片区的全面提升。”
瞄准“生命力硅巷、青和力街区”的定位,大柏树商务单元摸清资源底牌后,将逐步打通园区、校区、社区链接堵点,对36处商务楼宇精准划分“提质、改造、重建”类别,有的放矢地解决设施老化、功能滞后等问题。上海正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探索为更多老旧商务楼宇注入新活力,也为片区发展找到新的动能。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刘奕达 |
摄像: | 周颢珺徐进夏祺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