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人为投毒!”今天(9月22日)下午,围绕贵州习水“三明治”食物中毒一事,当地再发通报,这已经是24小时内,官方第二次通报该事件。与上一份通报相比,这份通报中“排除人为投毒”的调查结论,及时避免了谣言扩散。此外通报还有关于治疗方面的细节。187名食用者中,136人住院观察的去向也全都有罗列,并且点明了这其中有39人选择遵义市外就医。不过网上也立马有人质疑,是因为病情严重,还是其他原因?
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急性肠胃炎,轻则呕吐腹泻,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重症患者会昏迷甚至死亡。我国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中,沙门氏菌占比超一半。它也被称为食物中毒的“头号杀手”。夏季炎热天气下,在肉蛋奶中极易繁殖,在冰箱里也能生存3至4个月。
如此“强悍”的细菌附着在“三明治”糕点上,显然是涉事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闸门”松得太开。而15日销售到17日事情才被曝光,隐患积累三天,足见,暴露的不只是企业的责任缺失,更是监管部门日常巡查的“盲区”、风险预警的“迟钝”。
截至目前,通报还未说明沙门氏菌污染来源,相信随着调查的进展,后续还会有通报跟进。但食安问题时时敲警钟,却依旧频频在发生,比起一次次“事后通报”,公众更盼着监管“向前一步”,别等问题爆发才忙着“追责灭火”、“头痛医头”。
编辑: | 刘清扬 |
责编: | 陈怡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