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1月24日),中美元首进行了通话。从详讯来看,主要涉及三个议题:中美经贸,台湾问题,和乌克兰危机。
考虑到高市早苗发表挑衅言论的大背景。这三个议题当中,沟通紧迫性最强的是哪个?不言而喻。
另据日媒报道,特朗普与高市早苗进行通话,但细节尚未透露。
那么,在中日外交风波当中,美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台湾问题上,又打着什么样的算盘?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美国最近的涉台“小动作”
这两周,大家的关注点集中在高市身上,因此可能没注意到,美方悄悄做的好几个“小动作”。
首先,是1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批准了一笔3.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的首次批准。时间选得十分微妙——就在高市发表挑衅言论后的一周。
其次,是11月19日,美国参院通过了所谓的“台湾保证实施法案”,这个法案要求美国务院定期审查并解除对台交往限制。目前,这一法案正在等待特朗普的正式签署生效。
再次,是美国驻日大使的屡次“帮腔”,他指责中国对日本进行所谓的“经济胁迫”,并表示,他“代表总统、本人及使馆,坚定支持高市早苗。”
我想,这句话,恐怕是得到了特朗普的授权,否则这位大使断然不敢自称“代表总统”。
所以,中美元首通话,首先就是提醒美国,强调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并劝告美方共同维护好二战胜利成果。
我们看到特朗普的回应还是比较积极的,他表示,中国当年为二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美方理解台湾问题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积极表态,当然很好,但考虑到美国动不动就打“台湾牌”的黑历史,我们并不能因此放松警惕。特朗普政府后续怎么操作,还有待观察。
所以今天,我也趁此机会,来聊一聊特朗普上任以来,在台湾问题上的具体操作与政策倾向。
特朗普“台湾牌”的两大特点 和前任政府有何不同?
其实,在过去的10个月里,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一度表现得比较冷淡。
大约两个月前,外媒还因此炒作过一波所谓的美国“弃台论”。根据美媒的说法,特朗普曾经拒批一笔价值4亿美元的对台军援,而且在和中方领导人的互动当中,似乎有意无意地避谈台湾问题。面对媒体提问呢,他也总是巧妙绕过。
大家还记得吗?2022年,同样的问题,记者抛给拜登。当时,拜登的回答是“YES”。
相较之下,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的调门,似乎并不高。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断定,特朗普就打算“置身事外”了。他的“低调”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战略模糊”,而非战略放弃。原因有三:
首先,战略惯性使然。“以台制华”是美国用了几十年、非常顺手的一张牌。 战略惯性巨大,不太可能轻易放弃。
其次,盟友体系的需要。日本主动抛出涉台挑衅言论,其实也是在试探美日协同的底线,美国大概率会通过某种方式呼应日本,以维系同盟关系。
再次,服务内政的考量。打“台湾牌”、推进对台军售,对特朗普而言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既能凝聚保守派,又能讨好军工集团。
而这三点,也正好解释了,美国最近涉台小动作频频的原因。
所以,目前看来,特朗普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调门不高,但小动作不断”。
而更进一步看,这些“小动作”的背后,就是特朗普和前任总统不同的第二个特点:“榨台” 。 驱动他的不只是地缘战略,更是一桩现实的生意。
进入第二任期,特朗普的脑门上,似乎就写着四个大字:“拒绝白拿”。
过去,民进党当局确实拿过不少美方的“好处”。比如说,拜登时期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就有一项条款:5年内为台湾提供100亿美元“军援”。
但在特朗普看来,这恐怕不可理喻——怎能无偿获取呢?必须购买!
所以,我们回看一下前面的新闻,他拒批的是军援,批准的是军售,这就是“只卖不送”的赚钱逻辑。
而且在特朗普看来,台湾的“潜力”还没有被充分挖掘。他之前表示,台湾应该要提高防务预算,从GDP的2.5%提到10%,也就是说,希望台湾每年花800亿美元。不得不说,美国军火商有特朗普“带飞“,真是“有福”了。
而在经贸领域,特朗普的算计也很直白。
去年,美国对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激增了54%,冲到730亿美元。而这逆差的“头号功臣”,就是台湾的芯片产业。
这显然也是踩了特朗普的“生意红线”,因此台湾被要求用天量投资来“平账”。
目前台湾地区与美国的关税磋商,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据传,台湾地区可能需要投资美国4000亿美元以上。
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们稍微对比一下,就知道台湾的“苦”了:
日本GDP4.03万亿美元(2024年),承诺投资美国5500亿美元;
韩国GDP1.84万亿美元(2024年),承诺投资美国3500亿美元;
台湾地区的GDP7900亿美元(2024年),预计投资美国4000-4500亿美元。
这其中,台积电已经“身先士卒”,承诺对美投资165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厂,一批批骨干工程师已经举家迁往美国。
这说的好听是“投资美国”,实际上就是“掏空台湾”。台媒自问说:割走“最肥的肉”,台湾还剩什么呢?
所以,综合来看,美国并不会放弃“台湾牌”,特朗普政府只是不愿付出成本去“打牌”,而是要用它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其核心逻辑就是 “既要、又要、还要”。
而在这场中日外交风波中,特朗普至少目前在言语上,依然保持谨慎,尚未公开支持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如果是这样的话,高市早苗就仍然缺少一个关键筹码,这可能也正是特朗普“交易式干预”的精明与危险之处。那后续如何发展,就让我们持续关注。我是一叶,大家怎么看,也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 编辑: | 陈维琴 |
| 责编: | 章一叶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