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双语教育,很多人第一反应或许是“语言好”、“能出国”。但在全球化充满不确定性、AI浪潮席卷的当下,真正适配未来的双语教育早已超越于此——既要帮孩子打开看世界的窗,又要守住扎根本土的魂;既要教会孩子善用技术工具,又不能丢了感知世界的温度。
在2025国际化名校联展暨荣耀盛典现场,《海外路路通》邀请了上海纽约大学俞校长、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徐校长、协和教育总校长卢校长三位教育“引路人”,共同探讨双语教育如何在“变”与“不变”中找平衡,在AI时代守住育人本质,为孩子铺就“走向世界、扎根中国”的成长路。
01 全球化变局下,双语教育如何帮孩子 “守根本” & “应万变”?
面对全球化格局的动态调整,三位校长一致认为,双语教育不能随波逐流、丢失根本,需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灵活应变,让孩子既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又有不变的底气。
🔹万变中的不变,一颗定心丸
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徐校长以“万变中的不变”,给家长们吃了一颗双语教育的定心丸。他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育需守住三件事:
- 培养“有情有义”的人:让孩子懂共情、会动情,感知他人情绪,这份“人情味”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素养;
-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教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孩子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定义关键概念,找到真正助力社会的解决方案;
- 培养“有主见”的人:让孩子拥有自主判断与反思能力,既能融入集体,又不盲目跟风,保持独立思考的清醒。

🔹双语教育不只是培养“能出国的孩子”
协和教育的卢校长从双语教育本质出发,将双语比作打开世界的钥匙与构建多元思维的基石。
在协和校园,不同文化背景、想法的师生常碰撞交流:遇分歧不搞“非黑即白”,而是协商找共识;学语言不只是练技能,更是理解背后的思维逻辑——切换语言的过程,也是切换看待世界的角度。
卢校长特别强调:“双语教育不是培养‘能出国的孩子’,而是让孩子具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未来世界充满差异与模糊,双语学习赋予孩子的悦纳不同、包容多元的心态,能让他们以自信的中国人身份,在世界舞台平等交流、合作竞争。

🔹世界公民不是“无根者”
上海纽约大学的俞校长更是从高等教育维度,为现场的家长们打开了更高的格局:“全球化并未停滞,只是呈现更多元模式。”教育的本质是帮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找到价值”,而双语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在上海纽约大学,各国学生共同学习生活,通过语言走进彼此文化。
俞校长引用美方校长雷蒙的话称:“世界公民不是‘无根者’,而是对于不同文化不同传统的认同包容。”因此,高等教育阶段的双语教育,更需要引导学生看见人类共同理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力。

02AI时代:双语教育的“拥抱姿态”&“坚守底线”
AI已然成为教育绕不开的话题。三位校长都认为,双语教育不能陷入“技术至上”或“技术排斥”的极端,既要热情拥抱技术,又得牢牢守住人文本质。
🔹不重视过程只看结果,不利于学生发展
俞校长认为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AI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他不赞成低龄孩子太早学习AI:“我认为小学阶段无需学习AI技术,让孩子了解AI的基本概念即可,学会‘提问题’才是更值得重视的。”
俞校长也注意到,如今不少中小学科技竞赛存在“家长代劳”的现象,孩子其实没有真正参与,这样的AI学习毫无意义。到了高中阶段再引导学生接触AI底层逻辑,尝试用AI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和学习都强调过程,跳过过程直接追求高阶内容,并不利于学生发展。
🔹先去看“哈哈镜”再去学物理,学习中的体验感很重要
徐校长再次强调了教育中的体验感很重要。他想起自己学习物理的经历,“我们小时候老师会带大家去‘大世界’看哈哈镜,为什么会这样,老师说以后会讲到。”
教育就是应该如此,先建立体验,产生兴趣再逐步深入学习。幼儿园阶段可通过“玩中学”激发好奇;小学阶段用AI完成简单趣味任务;中学阶段再结合学科知识系统学习——不急于求成,才不会囫囵吞枣。
不过在教师角色转型上,徐校长觉得AI确实带来了不小的改变:“AI能帮新手教师快速提升效率,从‘30分’涨到‘70-80分’,但要达到‘80-90分’的高阶教学,仍需靠教师的真本事,以及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
🔹你的孩子是否还有为好故事流泪的能力?
三位校长除了在AI技术上进行了探讨外,大家都意识到:AI时代,更要重视人文艺术教育,不能让技术偷走孩子的感知力与共情力。
卢校长介绍到,协和教育在拥抱AI的同时更要重视人文艺术教育——增加体育课,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利用AI快捷地达到目的,会让孩子丧失自我感知力。而那些让孩子能“闻见小草香”、“为故事流泪”的能力是协和尤为重视的。
“将来打败人的不是AI,而是会用AI的人。”卢校长的话点出了核心:双语教育要培养“掌控AI的人”,而非“被AI牵着走的人”。这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知道用AI做什么、为何做,守住伦理底线,才不会在技术中迷失。

03双语教育的未来:“出得去” 更要 “回得来”
谈及未来,三位校长明确了双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出得去、回得来”的全球化人才。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教育是最确定的力量。而双语教育的破局之道,关键在于,在全球化视野与本土根基、技术赋能与人文滋养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融合。
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适配未来的孩子:他们既能说流利外语,也深爱中国文化;既会运用AI,也懂得共情;既能自信走向世界,也能坚定回归祖国。这既是双语教育的真正价值,更是对下一代的深切期待。
| 编辑: | 张馨元 |
| 责编: | 袁宏云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