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航运业如何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10月19日于上海举行的2025北外滩国际海运论坛,聚焦“在世界变局中推动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题,各方嘉宾深入交流、共探前沿。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付绪银表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和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世界航运格局正在发生深度调整,国际经贸秩序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绿色、低碳、智能已成大势所趋。当前航运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航运界愿与各国同仁一道,共享机遇、共赢挑战,推动航运高质量发展。
中国远洋海运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表示,面对新的变化和挑战,要发展航运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行业关系与合作生态。要始终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共建全球“韧性化”新服务;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航运“数字化”新生态;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航运融合,共创“智能化”航运新模式;促进绿色能源与航运深度融合,共筑“绿色化”新体系;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共育“高端化”人才;合力推动全球规则完善,共促“包容化”的全球航运治理。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宋晓东说:“作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港口的运营商,上港集团始终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战略,致力于成为科技创新的先行者和产业升级的推动者,已成功为全球港口的智能化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为港口的连续稳定作业提供了坚实保障,为破解超大型港口集疏运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对于全球航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建议共同推动技术标准的开放与兼容、共同构建绿色能源的全球协作网络、共同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的协同平台。”
当天的论坛上,还发布了多项重要成果:AI时代的航运新基建:Hi-Dolphin航运大模型。作为国内首个航运业垂直领域大模型,“Hi-Dolphin”通过整合全球最大航运知识库,重塑行业知识大脑与决策引擎,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智能驱动的转型;同时作为智能生态基石,它能高效协同全链条业务,为航运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支撑。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威表示,这一战略性成果不仅彰显了技术突破,更将赋能行业从业者共同开拓智能化新航道。
“中远海运天秤座”轮甲醇双燃料改造项目。该项目是全球首例大型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系统改造,创新实现了主副机同步改造并采用船对船甲醇加注方案,为航运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这项成果不仅推动了绿色碳中和技术在运营船舶上的集成应用,更通过甲醇这种清洁能源的规模化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在船舶绿色改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李威说。
上海港跨境电商运营中心建成投产。上港集团副总裁柳长满表示,这开创了国内跨境电商货物海运业务新模式,实现“场站码头一体化、全程服务一站式”的智能高效运营。该中心通过总单/分单/拼箱同场作业的灵活模式,配合数字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量持续增长,不仅为外贸企业提供了低成本出海新通道,更强化了上海港作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的辐射引领作用,为全球贸易便利化注入新动能。
此外,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期间,还发布了“国际海事未来技术创新中心”“数字船舶白皮书”“全球船舶保险数智平台”等成果。中远海运集运、马士基和达飞在“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走廊”上部署了具备全生命周期减碳排放能力船舶,标志着该走廊一阶段里程碑目标圆满完成。
“为了实现脱碳,行业需要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船队更新、大规模供给绿色燃料等全球规则,这些元素中间每一个都将是及时、实用、现实地向低碳航运过渡的关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秘书长、首席执行官大卫·罗斯理说。
编辑: | 沈春琛 |
摄像: | 涂鹏程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