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广西马山县山区的猴群规模不断扩大,成群结队下山"巡视"玉米地的频率激增。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农作物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了眼前摆在当地村民面前的新难题。
加荣村四面环山,树林茂密。村治保主任蓝华煌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猴群规模越来越大。
蓝华煌说:“以前只有一群而已,现在都搞了几群出来了。”
“猴群”崛起,村民辛勤耕种的玉米地就成了它们的“食堂”。靠山一侧或者山窝里比较僻静的玉米地,更是猴子们的“美食天堂”。
马山县里当瑶族乡加荣村驻村第一书记罗瑛译介绍:“会打包,它塞嘴巴里面,然后就爬上山去,夹在咯吱窝这里,这里也有,这里也有,嘴巴里面也有。”
隔壁村屯——都安龙湾乡琴棋村村民潘大哥也跟记者反映说,这两天他已经接连两次邂逅猴群。
据马山有关部门统计,在白山镇、百龙滩镇、古寨瑶族乡、加方乡、里当瑶族乡等多个乡镇,都有猴群侵扰农田的情况。其中,里当瑶族乡约分布着8个猴群300只猴子,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猴子主要为猕猴 。猕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面对猴群频繁下山“又吃又拿”,村民们如今是又爱又忧,虽然大家也想过一些办法来驱赶猴子,但猴子很精明,和村民玩起了“游击战”周旋。
村民樊玉春在靠山一侧有几分玉米地,原本不打算种玉米了,但为避免猴群“得寸进尺”侵犯更多的庄稼,她们一家还是决定把玉米重新种上。
猴群频频侵扰庄稼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得益于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多家保险公司已推出野生动物伤害相关农业保险产品,目前,各公司也按区域划分,承担马山县不同乡镇猴群侵扰农田造成村民财产损失的保障职责。
在里当瑶族乡,已有部分群众申请了理赔,保险公司正联合当地村委开展现场查勘,并同步收集定损材料,为后续理赔按下“加速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记者查阅新闻资料发现,新华社2019年报道,在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镇拉拱村板项屯 ,也发生过猴群与群众争食的困扰。发现猴子不吃旱藕后,当地党委、政府决定因地制宜,发动和引导农户种植旱藕,并努力延伸产业链,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倒逼出一个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此外,在云南永德县大山乡户威自然村,当地成立了护猴队,为解决灰叶猴食物短缺下山扰民问题,护猴队发起了“每月种果树”行动,采用“分散成片”种植法,陆续在猴群活动区域周边布局果树,猴子无需下山即可饱腹,避免了猴群侵扰农田,还为其他鸟类、昆虫提供了栖息地,构建起微型生态系统,实现了从“人猴争地”到“人猴共生”。
编辑: | 祝闻豪 贺俊元(实习) |
责编: | 姚乐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