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底,上海提前迎来了第1000座公园,随着公园数量不断增长,老百姓出门见绿的机会越来越多,而通过“公园+”模式又赋予了公园更多元的服务功能,公园从观赏型慢慢转变成了参与型、复合型。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点出现在了市民家门口的公园中。今天的《上海“新爆款”》我们就去看看这一年,上海的那些公园们。
最近,徐家汇公园里这个新升级的儿童乐园,成了附近居民的遛娃圣地。每天幼儿园放学,赵先生都会带女儿来玩一会,2岁半宝宝最爱的就是这个由原木与绳索搭起的勇敢者道路。“家里都是玩电子设备,又是电视机,又是平板电脑。这里室外玩玩多好啊,亲近大自然,玩的东西又多。还可以和其他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赵先生说道。
作为今年上海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徐家汇公园在今年夏天迎来重磅升级,打造了一片1000多平方米的儿童乐园,成为城市里的“森林探险基地”。“松果乐园”、“勇士探险”、“唱片迷宫”,这些无动力游乐设施,无声地传达着自然教育的理念。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绿地管理科工作人员李梦琰介绍,儿童乐园的面积扩大到了原来的三倍,并丰富了游乐功能,在兼顾安全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一旁的家长看护区里,则不仅有遮阳座椅、婴儿车停放区,还有户外洗手台与自动售卖机等,设施周全,再加上还是免费开放,这让徐家汇公园迅速成为区域里的“新爆款”。正如家长李阿姨所说:“这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找到玩的,对孩子的发育特别好。”
这个夏天,上海以西岸自然艺术公园的正式开放,完成了1000座公园的承诺。在社交媒体上,各家公园里的网红打卡点层出不穷。因为上海打造千园之城,并非简单的种树铺绿,一味追求增量,而是有品质的升级重塑功能与内涵。市民温小姐,就爱上了公司附近新改建的辅德里公园。她喜欢利用午休时间来“公园吸氧”,走一走,精神会好很多,感觉很治愈。
这里原先是延中绿地的一部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就坐落在公园的南部。在保留总体布局和大树前提下,改建后的辅德里公园扩大了水域面积,北部为高8米,长120米的黄石假山和瀑布、水池,中部营造以杜鹃、红枫为骨架的岩石花园。在寸土寸金的地段,打造出了一个以红色文化和自然山水为主要特色的城市森林景观。
里面新开出的党群服务站,更是意外爆火成为网红打卡点,清新的环境加上丰富的活动,让这里经常一座难求。有市民说这里闹中取静,窗景很美,适合打卡;也有市民喜欢在这看书、发呆、喝咖啡,感觉特别舒服。咖啡店店员李江涛说,环境改造后,节假日基本爆满,周边消费人群也过来了。
从城市中的公园到公园中的城市,随着上海首轮千园之城建设目标的达成,让市民走出家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正在成为现实。既有国际范又有烟火气,如今上海的公园不仅有个性,也在努力满足全人群的需求。老年人可以运动健身、年轻人可以吸氧疗愈、儿童可以游乐嬉戏,就连宠物毛孩子们,也能在公园里刷上朋友圈。
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服务管理科副科长徐婧介绍,未来上海将继续深化“公园+”理念,围绕市民需求,探索“公园+音乐”“+体育”“+戏曲”等多元场景,让公园成为全龄友好的绿色空间,打造更多“爆款公园”,吸引市民前来打卡。
目前,上海的公园总数已经达到1013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上升到9.5平方米。上海也已经定下了更长远的目标:到2035年,上海公园要力争达到2000座,而且要打造“一园一品”的差异化格局。上海用实践显示,超大城市不仅能通过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实现公园数量的快速增长,更能通过“品质提升”与“特色创新”,让公园成为生态的基石、文化的载体和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场景。
编辑: | 张予洋 |
视频编辑: | 吕艳 |
摄像: | 孙明 |
责编: | 李鹏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