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
看看新闻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下载APP
登录

⁺

历史

⁺

收藏

⁺

订阅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老轱辘:西安收藏圈儿里的故事

时讯

2016-07-16 22:21:10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峥

张先生今年五十六岁,却有着近四十年的古玩收藏经历,是西安市收藏顶级圈子中小有名气的收藏爱好者,像他这样人,在圈子被称为“老轱辘”。几天前,记者在熟人的引荐下见到了他。走下楼梯,进入他六百平米的藏品库,这里的藏品让记者大吃一惊,不仅丰富,还很稀有。从六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的陶罐,到商代的玉器,周代青铜,再到战国的铜镜,汉朝的陶佣,五代的佛像,唐代的三彩直至明清的瓷器,家具,墙上还挂着干湿温度指示器,嫣然一个小型博物馆。

展厅


石鼓文拓片


陈列柜


“我这里的藏品超过两千两百多件,你看到的仅仅是我藏品的十分之三,更多的是在银行放着呢”张先生得意的说。

起始于废品收购站的“另类”爱好

搞收藏,要不是大户出身,家底雄厚,要不就是书香门第,家庭熏陶。可张先生却是彻头彻尾的草根。说起收藏,他说,这和时代有很大关系。张先生出生六十年代,小时候家里穷,子妹八个,为了补贴家用,六岁的他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那时候,家里穷,穿的鞋两只都不是一双,平时靠捡些废旧铜铁拿去废品店换钱”。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废品店,见到一只铜香炉,那是他有生以来见过最漂亮的物件,他越看越喜欢,提出购买,可废品店的老板却要求拿同样重量的紫铜来换。

“紫铜很少,那个香炉大概有四斤,当时,刚好西安市电车的电线是紫铜的,公交公司的检修队做电路维护时需要裁剪一些电线,我就跟着他们,他们剪一点,我捡一点,跟了一天,走了八公里,凑齐了重量拿过去。”

张先生说,从那以后,他喜欢上了古董。文革时期,全国范围内都在破四旧,上缴和随其扔掉都古董的人很多,可穷小子一个的张先生不怕,自己就利用这段时间注意搜集古董。

“刚开始就是喜欢,也没有研究它,也不知道这些古董背后的价值,直到八十年代自己工作后,接触到日本人,才真正对古董有了认识。”


汉绿釉鸭子


汉塔式罐


汉祭祀脸谱


不买冰箱买古玩的“傻瓜”

1984年,张先生被分配到陕西外事接待部门,负责行李搬运工作。改革开放初期,日本是最早与西安接触的国家,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渊源,前来西安旅游办事的日本人很多,他们普遍钟情于古都文化和文物,碑林、城墙、大雁塔、历史博物馆是他们常去的地方。

“当时我就跟着他们后面,注意听他们都说些什么,慢慢慢慢我就了解了一些,如果碰到不懂的,还会问这些日本人,他们也会给你说。”

从那以后,张先生开始了解这些古董的背后价值。1984年,借着政策的春风,他开了一家旅游商品店,做起了生意。

“改革开放后,人们都兴买冰箱、彩电、上海牌手表,但是我就买古董,骑个自行车,挨家挨户的去收古董。”

张先生坦言,收购文物现在看来是犯法的行为。因为自己没有上过学,当时并不懂文物法,但自己就是爱好这个东西,慢慢的,结识了许多同样喜欢古玩的朋友。

龙头人身佣


良渚陶罐


“鬼市”淘宝记

去“鬼市”淘宝,成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西安收藏爱好者几乎都经历的淘宝过程。据考证,鬼市早在明清就有。“鬼市”顾名思义不是正大光明的市场,只有偷偷摸摸地做事,神不知鬼不觉地做“生意”,由于多是见不得人的生意,人们才称其为“鬼市”。

辛亥革命之后,前清的遗老遗少及一些家道败落的纨绔子弟,常于黎明之际在西安钟楼至西华门什字的“满城”残垣上变卖家什、衣物、字画和珠宝,以维持生计。卖者既不稔行情又怕失体面,买者则图早得手赚大钱,双方打着灯笼在昏暗中匆匆交易,鬼里鬼祟。人们戏称“鬼集”。

那时候鬼市的情形大约是:在凌晨四五点钟——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黑黝黝的城墙根却已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灯火闪烁处还聚了三三两两的人。有的站有的坐,有的手里掂着黄绿色的旧军装,有的袖口掩着泛出青光的金属玩意。窸窸窣窣,鬼鬼祟祟。手指头比划着,嘴里面还嘟囔:“按歪瓜,咋样?”“不行,幺巧瓜!”

这是讨价还价的暗语,或者叫黑话。一叫做“幺”,二叫做“按”,三叫“捎”,四叫“素”,五要说“歪”,六要说“料”,七说成“巧”,八说成“本”,九是“交”,十则与一相同。至于“瓜”,那是“价”的意思。卖家说“按歪瓜”,意思是我这货卖二块五;买家不愿意,说不行,我只给一块七!

用暗语,是怕外人听见。鬼市的惯例,买卖双方议价,旁人一律不得插嘴。谁若多嘴,轻则白眼谩骂,重则群殴棒打。配合这暗语,还有相应的手势,譬如单单伸出一根小指,是代表一,若是拇、食、中三指搓拢,那就代表七了。打手势都在袖筒里进行,也省得叫别人瞧了去。

“最早形成是在翠华路,只有礼拜六有,一大早天还没有亮就来了,那个时候这些东西很便宜,清朝的考试卷一麻袋两块钱,而来买的主,都是有饭吃,经济、社会地位好的,卖古董的很多是无知、胆大、文化层次低的,当时就有生坑的东西(指墓葬盗掘的),由于市场小,一般只是一些陶罐、小型玉器等小型物件。”

张先生是古董爱好者,在当时的圈子里是小有名气,不少的卖家都信任他,所以,往往弄到有好东西,不等他去鬼市,常常有贩卖者找上家门。

“八几年当时没有什么通讯手段,靠的更多是打听,由于收藏的人少,你的信息很容易就在贩卖者的圈子里流传,一些大型的、品相好的、生坑的东西,往往是在家里成交的,我买的古董不让别人知道,别人买的古董不让我知道,这是我们这行的规矩。”


石台


双耳陶罐


汉陶佣


宋赵孟頫书法


“打眼”和“捡漏”


每个古玩收藏者都有过打眼和捡漏的经历,偶然走眼“吃”进高仿赝品,也把其当作真伪鉴定道具,藏在角落,古玩真品养眼,高仿赝品伤眼,行家皆知。张先生也不例外,他的收藏也伴随着无数次的打眼和捡漏。说起自己最大的一次打眼,他回忆说,那是在1990年。

“我记得是夏天,有一天,我接到电话,是之前陕西兴平的的一个卖家,他告诉我,新到了一批不错的唐三彩,准备出手,价格便宜,问我要不要。”

张先生说,那时,唐三彩藏品成为当时陕西市场兴起的收藏品种,各个收藏爱好者都在急切的寻找品相好,釉面佳的唐三彩,市场销路紧俏,张先生也不例外。用他的话说,他那段时间特别钟情唐三彩的收集和研究,通过各种渠道积累了不少关于唐三彩的鉴别方法和知识。

“我第一反应就是先占着货,来不及具体的问过多的,就答应下来。”

张先生说,那个年代,卖古玩还没有正规的市场,关于古玩的书籍资料还很少,大宗器物的购买,都是靠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的信任完成。另外,陕西的收藏爱好者圈子还很小,需求量也不大,真品率还是很高的。

张先生立即开车出发,前往交易地点——陕西兴平的一个农家。在这里,他见到了这批货。

“我记得是一个三彩骆驼佣和一个肥婆佣,要价十几万,身上还带着土。我当时看了好久,唐三彩真假分别是要面上开片,开片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自然的开片上翘在放大镜底下看,就像河里的泥被太阳晒干后,中间凹四周翘,另外,部分三彩露胎处和口沿,有针尖般的暗红的土锈。”

凭着经验,张先生判断,这确实是唐三彩的真品,而且器型完整,是难得一见的好货,成交!等张先生回到家,冷静过后,他又在把玩这个藏品,觉得有点不对劲。虽说釉面开片了,但是釉中开片大小不均,有生硬感,同时,釉面某些地方有积釉现象,釉面也有点干涩。越想心里越不安,张先生于是带着买回来的唐三彩,找到自己认识的一个专家做鉴别。

“当时专家只看了几眼,就说,假的,高仿品,转身也拿出了一件三彩马说,说这是一件真品,好好看看,我这是五十万买的,不说你这个是假的,就是真的,你十万块钱能买来?”

张先生说,听到这话,当时气得一下就把这个赝品给砸碎了,连专家也可惜的说,就是仿品也能卖几百块钱呀。

“在我们这行,全靠眼力,你可以不要,但没有退货一说,打不打眼都是靠个人的鉴赏,这你只能认栽”

经过这件事后,张先生开始全面学习历史知识和古董鉴定知识,一个问题弄不懂,不睡觉不吃饭也要弄懂。记者看到,沙发上,书案边,书柜,茶几,关于各类古董鉴定图书随处可见,有的由于长时间翻阅,书页已经卷起。他说,自己是真喜欢这些老物件。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专研,学习,总结,让爱好收藏的赵先生练就了一双慧眼,之后,他捡了一个大漏。

“我认为,这在中国捡漏史上都能排的上号的”说起这个,他自信的说。

2004年一天,一个开挖掘机的人找到他,说在干活的时候,挖到了一个战国的彩绘龙凤双生玉耳杯,听说他喜欢收藏,开价一万元。

“当时我看到就震惊了,虽然已经碎成十一片,但这绝对是精品。”

张先生说,脑海中平时积累的各种知识迅速组合起来,立即给了他一些判断:第一,这个器物上有龙和凤,战国耳杯不少,可龙凤双生的就从来没有见过,这肯定是皇帝用的。第二,这个耳杯最薄的地方跟鸡蛋皮一样薄,最厚的地方两公分,一块玉石雕成,工艺精湛。

“我按捺住激动,随口问一句,还能便宜不,对方说不行,我就立即把钱给他了。”

张先生说,按照平时的惯例,我会先挑毛病,打压价格,但这次,是少有的例外,只想快点得到它。和他预想的一样,他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又经过多位文物专家的鉴定,这件藏品是真品无疑,而最为关键的是,像这样的玉杯,不仅是市面上,甚至连文物部门都没有,仅此一件。如果按照市场行情价算,这个市场价值不低于三百万。

在交谈中,张先生说,很多人看到的是这些古董,第一个反应就是问多少钱,看重的是经济价值,这是不对的。对于一个喜欢收藏的人来说,最关键的是要看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而经济价值只有在买卖流通的过程中才体现,藏品,不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商品,这是属性的歪曲。

“现在收藏,真正喜欢,懂得很少,藏品价格提升,造成很多人攀比心,只想拥有,不想去研究,我的这些藏品虽然是我个人买的,但我从不买卖,也不会留给儿女,等我有一天无法照顾这些宝贝了,我就捐给国家。”


唐肥婆俑


唐代侍女陶佣


唐骑马俑


唐骑马佣


“乱花渐欲迷人眼”——收藏那些“隐秘”的事

由于藏品成交都是在信任的熟人圈子兜售,交易双方警惕性都很高,对藏品级别也是看人下菜。一般来说,刚入行的人,藏家是不会拿出真东西给你看的,先拿出个赝品或者高仿品,要不就是一件真品混在十件赝品中,不给你说真假,让你自己看,通过你对藏品的判断,来辨别你是真行家还是徒有虚名。当发觉你能辨认真假,懂货,并且购买了几百元的东西后,这就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关系,下次来就给你看几千元的,如果你继续购买,再下次就会给你看几万元的,一次一次逐步提高。如果每次你只是光看不买,或者只买几百块钱的东西,商家就不会拿出价值更高的东西。

“做这一行买卖的,里面门道多,水深,一般人没有路子,很难深入到这个圈子”一位有着多年收藏经验的人告诉记者。

张先生说,自己虽然搞收藏,可近十年来,他收的已经很少了,最近的几件藏品都是去拍卖行挑选的,他说,好东西买不起了。

“搞收藏到了一定的时候,都会变成富有的穷光蛋,民间讲古董是化金子的干锅,90年到95年,古玩市场出现了第一次的疯狂,一块直径十厘米的汉代古玉牌,能炒到400万。”

之后,收藏市场就出现了大喷井,许多古玩的价格出现了爆发式的成倍增长,倒卖的人多了,同时,也刺激着盗墓的发生。

“前几年的时候价格更是高的离谱,举例说,我这个唐镜,九十年代初也就五六千,现在这个卖40万,清代海南黄花梨梳妆镜300元收的,现在行情最少也值30万。”


唐骑马佣


唐三彩文官佣


虽然物以稀为贵,但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有人为操作炒作的原因。

“人人都知道炒作,可具体怎么炒作,行情的高低,一般会从路子广的收藏爱好者这里开始的,我们这个圈子俗称把大头针倒成坦克”

张先生说,像他们这种收藏爱好者的圈子其实圈子很小,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也相对优越,渠道广泛,信息灵通,资金雄厚。经过长期的积累,不少藏家手上有很多非常好的藏品,本来一些藏家之间的交流变成藏品之间的买卖。

“你比如说,你现在有个铜器,卖我两万五,如果吃不准,我让到市场上路子广的人看,他说这个可以卖八万到十万,这样我心里就有数了。第二天来的时候,我就说,找人看了,是真东西,不过这样的东西,讨价还价,一万六就拿,如果卖家给了,我转身去找专家,说我六万买的,让路子广的人给帮忙代售,他们知道行情价,也会让我挣钱,就给我一个保底价十一万购买,最后这个铜器会在路子广的人手里,以十八万卖了,这叫穿棉袄。”

张先生说,这样买卖,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价格能不能卖上去,就是看你的路子广不广。一般来说,越初级的卖家路子越窄,越不了解这件藏品到底能卖多少钱。最重要的,像这样的藏品都是无法进行拍卖的,只能流转于地下市场,在他们这个圈子的,交易都是私底下进行的,透明度很低,一件藏品都要经过多方倒手,层层获利,路子越广的人,手里资源也越多,价位卖的也越高,最后,最后买单的都是一些不懂行情的人。

近十五年里,由于国家打击不法的文物犯罪,收藏市场逐渐繁荣,为了牟取暴利,造假人数也越来越多,很多商家以高仿品冒充真品比比皆是。在这个圈子混久了,张先生也总结了一些古玩的造假区域线路图:唐三彩造假最多的是河南,铜器类造假最多的是山西和天水,玉器造假最多的是安徽和陕西,陶器造假最多的是福建和陕西以及山西。


战国青铜剑


周酒器


周青铜罐


“你比如说唐三彩,如今普遍的是采用化学方法,将仿品浸泡在化学溶液中,慢的三天,快的几分钟就变样了,这叫做旧。”

一位做多年古玩生意的卖家说,对于这样的方法,一般逃不过藏家的眼睛,这是一种低级的仿造方法,还要进行关键的步奏,那就是再做旧。

“还要和唐墓中的墓土一起埋到地下,再在上面种植一些植物,这叫养,经过三到五年,植物的根毛就长到仿品上,很能乱真,如果仿造价值更高一点的,就还需要在手上把玩几年,或者放在农村的老房土灶上,借助自然的烟熏火燎,使其慢慢的旧掉,这样和真品就很接近,几乎以假乱真了”

俗话说,“一个芝麻三个片”,开片两头尖中间粗,侧光下可以看到两头上翘的现象,就有不少的藏家通过所谓的三彩的“芝麻开片”来鉴定真假的依据。其实,现在的造假已经突破了这个技术问题。

“有的造假高手在烧制过程中就动了手脚,,要想达到芝麻片的细密效果,就需要控制膨胀系数稳定,分布均匀,还要在釉面里加入特殊的配方,唐三彩的胚胎和釉面经过高温沾合在一起,由于两者膨胀的系数不一样,烧制冷却时,胚胎收缩的少,釉面收缩的多,形成开片。”

这位卖家说,这是仿品冒充真品销售,还有一种是真品冒充精品的销售,具体的说就是通过拼接来达到以次充好。一件完整的藏品价值是很高的,但很多陶佣都是收上来就是碎的,一些商家就要把这些碎片粘贴起来,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外面的那层皮壳,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做旧的那层,高手先用化学试剂粘好,把一些无法修复的陶佣碎片上的或者是品相不好的陶佣身上的皮壳扒下来,沾到真品上,掩盖住黏贴过的痕迹,同样,铜器类的以次充好,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把铜锈剥离下来沾上去,三五百元的就变成万儿八千的了。

“你不能说这是假的,这也是真的,但是三五年过后,拼接地方的颜色才慢慢的有所区别,你才能发现,对于不懂的,不会鉴别的人来说,就是花冤枉钱了”

后记:


都说收藏爱好者是历史遗物暂时的保管员。不管是卖家还是老轱辘张先生,都想说,古玩市场泥沙俱下,一方面要规范市场,更要练就一双慧眼,全方位地提高去伪存真的能力,这才是收藏健康发展的关键。

点赞
收藏
分享
用手机看
关键词: 谈艺录Knews古玩 收藏

推荐视频

00:09
气场拉满!“中国排面”抵达越南参与阅兵式彩排
时讯2025/08/30
00:50
《论持久战》——指导抗战走向最终胜利
东方番茄酱2025/08/30
00:16
卢卡申科:我将“奔向中国” 白俄罗斯正全方位向中国学习
时讯2025/08/30
00:13
美军计划向日本部署“堤丰”中程导弹?外交部回应
时讯2025/08/29
02:02
中方对联黎部队任期最后一次延长表示遗憾
环球交叉点2025/08/29
01:19
外交部: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国在亚洲国家部署“堤丰”中导系统
蓝厅之声2025/08/29
00:50
开学前孩子有这些表现 要警惕“开学综合征”
时讯2025/08/29
00:18
坐高铁!过生日!中国最高形式元首外交成就佳话
时讯2025/08/29
01:21
外交部:30个欧洲国家近50位贵宾确认出席!
蓝厅之声2025/08/28
00:17
阅兵嘉宾名单没提到西方主要国家 外交部回应
时讯2025/08/28
00:59
世界五大洲嘉宾聚首北京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权威发布2025/08/28
00:36
普京和金正恩等出席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时讯2025/08/28
01:44
校园指定外卖平台引争议 管理和权益该如何平衡
子午观潮2025/08/28
00:28
奥运纪录至今未破!21年前的今天 刘翔12秒91夺金
时讯2025/08/27
00:47
“高速恐怖面具”涉事者找到了 杭州交警通报
时讯2025/08/27
01:05
国台办:9月3日盛大阅兵将会邀请台湾同胞出席
权威发布2025/08/27
00:51
航旅纵横9.9元精准延误险 网友:比买彩票中奖难
上海早晨直播间2025/08/27
00:06
21年间受贿3.16亿余元 刘星泰一审被判死缓
时讯2025/08/26
00:08
特朗普希望尽快访华?我外交部回应了 强调四个字
时讯2025/08/26
00:33
特朗普称希望近期访华 中国外交部回应
蓝厅之声2025/08/26
看看新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友情链接
  • 产品服务
  • 法律条款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电话:021-62870000

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网络社会征信网
上海工商电子标识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1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24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8]4466-313号 互联网ICP备:沪ICP备10207042号-1 沪ICP备10207042号-4 网视备(沪)02020000020-1号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kankanews.com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看看新闻APP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