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江博物馆展厅内静静地摆放着一面铜盾,岁月在它身上留下斑驳印记,却无法掩盖正中镌刻的四个遒劲大字——“廉直可钦”。这件抗战文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铜盾长34.5厘米、宽28厘米、重0.35千克,呈正面凸起、背面凹陷状。盾牌正面正中央镌刻“廉直可钦”四个大字,右侧刻“陆军新编第四军挺进纵队战地服务团团长李培根先生惠存”,左侧刻“扬中一区三跃全镇商民暨公民赠”,两侧下方雕刻着象征颂善斗恶、维持正义的狴犴各一只。
参加抗战后李培根一直保持心系群众、艰苦朴素的本色,到牺牲时仍然是“两袖清风,囊空如洗”。他曾安慰群众道:“放心吧,等消灭了日本鬼子和汉奸,我们的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爱憎分明的他伸向人民的是一双温暖的手,打向匪霸的是无情的铁拳。正是这份大义灭亲、刚正不阿的品格,深深打动了扬中县三跃镇的百姓,他们自发集资铸造了这面“廉直可钦”铜盾赠给自己心目中的“父母官”。1941年1月25日,李培根在伏元乡宣讲抗日,因汉奸告密遭到伪自卫团偷袭包围。
一面铜盾,一座丰碑,李培根用一生诠释了“廉直可钦”。作为当年的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抗战为了人民”的誓言,他的事迹与这面铜盾一起成为了苏南抗战史上不朽的精神坐标。
编辑: | 常颖 |
责编: | 张艳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