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天水市一所幼儿园被曝违规使用含铅添加剂,致使部分幼儿血铅水平异常,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官方通报称,涉事园方已被立案侦查,相关责任人将被严肃追责,调查工作仍在进行。
乍一看,这似乎只是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但不得不提出的一个细节是,“如果不是在医院排铅后,孩子送回幼儿园又超标,一些家长都想不到是幼儿园的问题”。
铅超标有明显的症状,比如,呕吐、肚子疼、头晕,据报道一些孩子牙龈已经出现了黑色斑点,还有微量脱发的迹象。症状如此之多,并且不是个别孩子的问题。
据称,事后有患儿被送往当地医院治疗,也有多名家长携带患儿跨省前往陕西西安医治。仅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部就已经收治19名患儿。
为何院方对此视而不见?是没想到,还是压根没想。
此外,按照相关规定,行政部门在日常监管中理应深入幼儿园食堂操作间、食品原料库房、餐具洗消间、食品留样柜等重点区域,对各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最重要的是要对幼儿园的食物留样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当地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说,他们也不清楚具体是何种添加剂导致了幼儿血铅异常。他们平时对幼儿园食物涉及的正常需要用到的添加剂,比如酵母粉等都有记录。
而从家长的反映来看,这些孩子的健康状况至少在半年前已经出了种种异常,当地监管部门在日常执法中为何没有发现幼儿园的违规操作?是添加手段过于隐秘、技术手段有限,还是监管流于形式、应付了事?
幼儿园本应是守护童年的净土,不应沦为健康隐患之地。眼下,只有把公众的疑问一一回应清楚,严肃追责,才能给受害家长和孩子们一个公平的交代。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张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