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已持续37年全球智慧盛会——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市咨会,IBLAC)今天在沪正式开幕。这场会议汇聚了全球顶尖企业家的智慧,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战略持续“出题”与建言。本届会议的主题聚焦于“开放 、创新、包容——迈向2030的上海发展战略”,旨在为上海制定“十五五”规划汲取高水平的国际建议。
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IBLAC)的顾问成员阵容不断壮大,从最初的12家企业增加到现在的46家,其中24家是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家们花费一年时间撰写“论文”式的建议,齐聚上海深入交流,已成为其对上海的庄重承诺。
37载的市咨会各项筹备工作纷繁复杂,为了让幕前的“高参”们能够更加高效解题,需要对会议有深入了解并充满热忱的资深人士,才能高效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黄文从2000年起,便开始参与市咨会幕后工作,他笑称是被时任安永中国区主席吴港平“领进门”的,在吴港平的授权下,参与市咨会活动被排在了黄文日常工作的“最高优先级”。每年的提前一年都会把市咨会这两天的时间空出来。而在近两年,黄文成为了市咨会的顾问,可以把更多珍贵的经验分享给现在的市咨会团队。37年来主题如何确定?如何对全球顶尖CEO保持长足吸引力?这些全球CEO的真知灼见是否真正理解上海,懂上海?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专访顾问黄文,从他的视角解码市咨会筹备背后的故事和全球CEO眼中的上海。
黄文顾问向记者分享了首任主席格林伯格先生的照片,他提到,退休后一直到90多岁,格林伯格先生依然每年亲自撰写“论文”参会,他的建议“直接、尖锐、接地气”,这种精神被延续至今。
记者: 请介绍会外活动的设计理念与安排。
黄文: 会外活动选址颇具考量。初期侧重考察东海大桥等城市“硬件发展”,现已逐步转向展示上海的文化“软实力”。本届活动选定西岸,安排成员参观前沿科技展览并欣赏环境,旨在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市咨会已成为全球CEO继上半年达沃斯和中国发展论坛之后,下半年为数不多的国际高层聚会平台。
记者: 年度会议主题是如何确立的?
黄文: 主题的制定基于对上海年度发展热点的深入研判。本年度主题聚焦于“开放、创新、包容——迈向2030的上海发展战略”,核心目标是为上海“十五五”规划的制定获取国际建议。我们负责与各委办局、主席团成员协作,将宏大主题分解为具体议题,并确保以国际化、专业化的措辞进行表述,以利于成员贡献有效建议。
记者: 评审建议(论文)的标准是什么?
黄文: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建议与当年会议主题的契合度;二是内容的新颖性和实际的可行性(可否落地)。
记者: 印象最深的从建议变成实景画的例子是?
黄文: 洋山深水港的建议是广受认可的典范。1991年,有成员提出为支持上海建设航运贸易中心,必须建设深水港。2005年,成员参观即将运营的洋山深水港,亲见建议被采纳和落实,表现出极大的振奋。
记者: 是否有与民生领域紧密相关的建议?
黄文: 这真的不少。例如,早期建议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2013年时,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1,000辆,现已超过180万辆。近期有成员建议则关注为城市服务人员提供便利,支持上海15分钟生活圈的规划。这都与上海的整体规划不谋而合。
上海市委办局高度重视建议的转化与落实,并会在下次会议前提交详细的落实报告,形成完整闭环。
记者: 会议的组织形式进行过哪些关键调整?
黄文: 会议模式持续优化。以前的会议,成员发言时间较长,为提升效率,2009年将下午会议调整为仅市领导与成员本人参加的闭门会议。去年进一步改革为分组讨论形式,旨在促成市领导与成员之间更充分、更深度的思想交流与碰撞,这是吸引国际成员定期参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经37载,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早已不是一场简单的年度会议。它是上海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也是世界读懂上海的一把钥匙。这份“在上海,为全球”的“双向奔赴”,终将成为上海与世界共赢发展的又一段佳话。
编辑: | 闻倩钰 |
视频编辑: | 闻倩钰 |
美术编辑: | 袁一 |
摄像: | 屠佳运 寿子扬 |
责编: | 沈姝艳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